语言学论文集The Handbook of Discourse Analysis (Chapter7,19)英汉翻译实践报告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翻译任务描述 | 第9-14页 |
第一节 任务背景知识 | 第9-11页 |
第二节 翻译目的以及意义 | 第11-13页 |
一、翻译目的 | 第11页 |
二、翻译意义 | 第11-13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2页 |
(二)翻译实践意义 | 第12-13页 |
第三节 文本特征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翻译过程描述 | 第14-22页 |
第一节 译前准备 | 第14-18页 |
一、翻译工具以及参考文献的准备 | 第14-15页 |
二、平行文本的选择与分析 | 第15-16页 |
三、翻译计划的制定 | 第16-18页 |
四、翻译策略的选择 | 第18页 |
五、译员的确定 | 第18页 |
第二节 译中执行 | 第18-20页 |
一、术语表的制定 | 第18页 |
二、翻译的执行情况 | 第18-19页 |
三、应急预案 | 第19-20页 |
第三节 译后事项 | 第20-22页 |
一、质量控制 | 第20页 |
二、审校人员的确定 | 第20页 |
三、审校工作的具体操作方法 | 第20-21页 |
(一)自我校对 | 第20-21页 |
(二)他人校对 | 第21页 |
四、客户评价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案例分析 | 第22-53页 |
第一节 隐性逻辑关系的理解与翻译 | 第22-34页 |
一、句间隐含的逻辑语义关系的理解与翻译 | 第23-30页 |
(一)因果关系 | 第23-24页 |
(二)解释关系 | 第24-26页 |
(三)转折关系 | 第26-28页 |
(四)补充关系 | 第28-29页 |
(五)结果关系 | 第29-30页 |
二、句内隐含的逻辑关系的理解与翻译 | 第30-34页 |
(一)现在分词短语所隐含关系的理解与翻译 | 第30-31页 |
1、因果关系 | 第30-31页 |
2、转折关系 | 第31页 |
(二)过去分词短语所隐含关系的理解与翻译 | 第31-34页 |
1、让步关系 | 第32-33页 |
2、目的关系 | 第33页 |
3、时间关系 | 第33页 |
4、结果关系 | 第33-34页 |
第二节 被动语态的翻译 | 第34-53页 |
一、译成汉语的显性被动句 | 第35-42页 |
(一)译为汉语的“被”字等结构 | 第36-41页 |
(二)译为汉语的“受”等结构 | 第41-42页 |
二、译成汉语的半显性被动句 | 第42-45页 |
(一)译为汉语的“加/得以”结构 | 第42-43页 |
(二)译为汉语的“是 | 第43-45页 |
三、译成汉语的完全隐性被动句 | 第45-47页 |
四、译成汉语的主动句 | 第47-53页 |
(一)施事者做主语 | 第47-50页 |
(二)泛指人称做主语 | 第50页 |
(三)译为汉语的无主句 | 第50-53页 |
第四章 翻译实践总结 | 第53-58页 |
第一节 翻译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 第53-55页 |
一、注意译者间的合作 | 第53-54页 |
二、理清文本中隐含的逻辑关系 | 第54页 |
三、掌握原语以及目的语所涉及到的相关专业背景知识 | 第54-55页 |
第二节 对今后工作和学习的启示 | 第55-58页 |
一、精通原语以及目标语 | 第55-56页 |
二、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 第56页 |
三、具有批判性思维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附录一 原文 | 第60-93页 |
附录二 译文 | 第93-119页 |
附录三 术语表 | 第119-122页 |
致谢 | 第122-12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