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芬奇导演电影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4页 |
第一章 好莱坞的电影“鬼才”——大卫·芬奇 | 第14-27页 |
第一节 大卫·芬奇的个人经历 | 第14-17页 |
一、广告和MV导演出身 | 第14-15页 |
二、坎坷转型路 | 第15-16页 |
三、信念支撑下的一朝成名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大卫·芬奇电影作品概述 | 第17-23页 |
一、开山之作——《异形 3》 | 第17-18页 |
二、风格的确立到成熟——从《七宗罪》谈起 | 第18-20页 |
三、质的突破——《返老还童》和《社交网络》 | 第20-22页 |
四、华丽回归——《龙纹身女孩》和《消失的爱人》 | 第22-23页 |
第三节 大卫·芬奇电影——商业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 第23-27页 |
一、商业上的成功 | 第24-25页 |
二、艺术上的成就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大卫·芬奇电影主题的文化阐释 | 第27-38页 |
第一节 暴力与犯罪外衣下人性的彰显 | 第27-32页 |
一、表意:深深植根于美国文化的暴力与犯罪 | 第27-30页 |
二、深意:对人性的思考 | 第30-32页 |
第二节 现代精神枷锁下人类的生存现状 | 第32-35页 |
一、表意:对自由主义永无止境的追求 | 第32-33页 |
二、深意:精神空虚驱使下走向极端 | 第33-35页 |
第三节 传统男权压制下女性的命运 | 第35-38页 |
一、表意:女性主导意识的觉醒 | 第35-36页 |
二、深意:逃不过男权附庸的宿命 | 第36-38页 |
第三章 大卫·芬奇电影人物的精神分析 | 第38-54页 |
第一节 精神病理学上的人物分类 | 第39-46页 |
一、轻度精神障碍:人格障碍和神经症 | 第39-43页 |
二、重度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 | 第43-44页 |
三、形形色色的性变态 | 第44-46页 |
第二节 形成人物精神问题的根源 | 第46-50页 |
一、童年的心灵创伤 | 第47-48页 |
二、成长中爱的缺失 | 第48-49页 |
三、社会异化孕育病态人格 | 第49-50页 |
第三节 精神问题人物形象塑造的意义 | 第50-54页 |
一、社会文化反思 | 第50-52页 |
二、精神治愈 | 第52-54页 |
第四章 大卫·芬奇电影影像风格的个性表达 | 第54-65页 |
第一节 充满张力的镜头语言 | 第54-58页 |
一、非常规运动镜头呈现的视觉奇观 | 第54-55页 |
二、常规镜头的朴实表达 | 第55-56页 |
三、间离镜头的暗示作用 | 第56-58页 |
第二节 阴郁压抑的影像基调 | 第58-65页 |
一、直达主题的色彩选择 | 第58-62页 |
二、深入人心的光线造型 | 第62-63页 |
三、风格化的画面构图 | 第63-65页 |
结语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