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2-19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5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论文的创新点及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2.1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5页 |
1.2.2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9-27页 |
2.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9-20页 |
2.1.1 EVA的发展历程 | 第19页 |
2.1.2 国外学者对EVA的研究评价 | 第19-20页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0-27页 |
2.2.1 我国学者关于EVA研究的总体特征 | 第20-22页 |
2.2.2 我国EVA研究所取得的进展 | 第22-25页 |
2.2.3 国内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25-27页 |
第三章 相关理论依据 | 第27-35页 |
3.1 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理论 | 第27-31页 |
3.1.1 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外部匹配 | 第27-28页 |
3.1.2 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内部匹配 | 第28-29页 |
3.1.3 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模式分类 | 第29-31页 |
3.2 组织变革理论 | 第31-33页 |
3.2.1 组织变革的类型和模型 | 第31-32页 |
3.2.2 组织变革与绩效管理的关系 | 第32页 |
3.2.3 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体系成熟度 | 第32-33页 |
3.3 研究假设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基于企业绩效管理能力的EVA实施模式分类 | 第35-44页 |
4.1 我国企业实施EVA的特殊性 | 第35-38页 |
4.1.1 MBO、KPI、BSC、EVA四种绩效考核方法的比较分析 | 第35-36页 |
4.1.2 国内外实施EVA绩效管理方法的差距 | 第36-37页 |
4.1.3 知识外源性是中国企业绩效管理创新的显著特征 | 第37-38页 |
4.2 基于企业绩效管理能力的EVA实施模式构建 | 第38-42页 |
4.2.1 我国企业现有的EVA模式研究进展 | 第38-40页 |
4.2.2 生物学隐喻对企业实施EVA的影响 | 第40-41页 |
4.2.3 生物学隐喻对企业EVA实施模式的改进 | 第41-42页 |
4.3 构建双维度的企业EVA实施模型 | 第42-44页 |
4.3.1 衡量企业价值创造能力 | 第43页 |
4.3.2 掌握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水平 | 第43页 |
4.3.3 融合双维度分解理论 | 第43-44页 |
第五章 双维度模式与EVA实施之间的关系 | 第44-48页 |
5.1 企业价值创造能力与EVA实施的相关性 | 第44-46页 |
5.1.1 EVA实施以长期价值创造为导向 | 第44-45页 |
5.1.2 EVA实施根据企业和行业实际设计方案 | 第45页 |
5.1.3 EVA实施侧重对经营结果进行考核 | 第45页 |
5.1.4 建立EVA导向型的价值创造模式 | 第45-46页 |
5.2 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水平与EVA实施的相关性 | 第46-47页 |
5.2.1 人力资源管理成熟度反映绩效管理水平 | 第47页 |
5.2.2 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水平反映EVA变革继承性 | 第47页 |
5.3 企业价值创造能力与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水平之间的关系 | 第47-48页 |
第六章 实证研究 | 第48-67页 |
6.1 问卷调查 | 第48-62页 |
6.1.1 设计思路及问卷研究 | 第48-52页 |
6.1.2 数据分析 | 第52-61页 |
6.1.3 调查结论 | 第61-62页 |
6.2 跨案例研究 | 第62-67页 |
6.2.1 青岛啤酒的EVA体系变革 | 第62-63页 |
6.2.2 TCL集团的EVA体系变革 | 第63-65页 |
6.2.3 对比分析 | 第65-67页 |
第七章 关于我国企业实施EVA绩效管理的建议 | 第67-72页 |
7.1 构建人力资源战略绩效载体 | 第67-69页 |
7.1.1 制定EVA导向的企业发展战略 | 第67页 |
7.1.2 建立以EVA为基础的价值创造文化 | 第67-68页 |
7.1.3 推进价值链管理 | 第68页 |
7.1.4 通过创新绩效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 第68-69页 |
7.2 提升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水平 | 第69-72页 |
7.2.1 完善EVA奖金激励机制 | 第69-70页 |
7.2.2 按照“自上而下、导向性、渗透式”的方式全面推进 | 第70-72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72-73页 |
第九章 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附录 | 第82-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