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在界面假设的框架下论汉语V-V动补复合词的语法重建--以母语为日语和英语的汉语学习者为例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绪论第12-19页
    0.1 选题缘由第12-13页
    0.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3-17页
    0.3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7-19页
第一章 输出结构中的语法形式变化第19-29页
    1.1 该种语言中是否有V-V动补复合词存在第19-21页
    1.2 该种语言的结果类成分是否符合直接宾语限制原则第21-22页
    1.3 该种语言的结果类成分是否能够产生歧义第22-23页
    1.4 该种语言中是否允许结果类成分实现使役化转换第23-24页
    1.5 语法分析初探----句法或是词汇第24-28页
    1.6 小结第28-29页
第二章 深层句法结构剖析第29-45页
    2.1 论元结构生成机制第29-38页
        2.1.1 汉语V-V动补复合词的论元产生机制第29-31页
        2.1.2 汉语V-V动补复合词所有可能的论元结构第31-33页
        2.1.3 日语V-V动补复合词的论元产生机制第33-37页
        2.1.4 小结第37-38页
    2.2 从论元生成机制到句法生成机制第38-45页
        2.2.1 汉语中不及物动词使役化转换的模型第38-41页
        2.2.2 从词汇特性到句法生成机制第41-43页
        2.2.3 小结第43-45页
第三章 实证研究第45-58页
    3.1 可能出现的习得困难以及研究问题第45-46页
    3.2 界面假设及本文假设第46-48页
    3.3 实验主体第48页
    3.4 实验设计第48-50页
    3.5 实验结果第50-58页
第四章 结果讨论第58-66页
    4.1 内部接口的习得障碍第58-61页
    4.2 习得障碍背后的深层原因第61-63页
    4.3 对语别化教学的启示第63-65页
    4.4 小结第65-66页
第五章 结论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3页
附录一第73-75页
附录二第75-89页
附录三第89-102页
致谢第102-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戏剧类作品教学研究
下一篇:高中英语反思性教学实践研究--以固原市某中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