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乳品加工工业论文--产品标准与检验论文

生鲜乳及乳制品中甾类激素残留分析方法研究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1 前言第13-25页
    1.1 我国生鲜乳及奶制品质量安全现状第13-14页
    1.2 甾类激素的介绍第14-18页
        1.2.1 甾类激素的结构与性质第14-15页
        1.2.2 甾类激素的功能第15-17页
            1.2.2.1 肾上腺皮质激素对物质代谢的影响第15页
            1.2.2.2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第15-16页
            1.2.2.3 性激素的生理功能第16页
            1.2.2.4 几种常见的性激素的生理功能第16-17页
        1.2.3 甾类激素过量的危害第17-18页
    1.3 甾类激素检测方法研究进展第18-22页
        1.3.1 薄层色谱法(TLC)第19页
        1.3.2 酶联免疫法(ELISA)第19页
        1.3.3 蛋白质芯片技术第19-20页
        1.3.4 电化学分析方法第20页
        1.3.5 气相色谱法(GC)及其联用技术(GC第20页
        1.3.6 高效液相色谱(HPLC)第20-21页
        1.3.7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第21页
        1.3.8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飞行时间质谱(UPLC第21-22页
    1.4 牛乳及乳制品中甾类激素残留分析的前处理方法第22-23页
        1.4.1 液液萃取(liquid liquid extraction)第22页
        1.4.2 固相萃取(solid phase extraction,SPE)第22-23页
        1.4.3 QuChERS方法第23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选题意义第23-25页
        1.5.1 研究内容第23-24页
        1.5.2 选题意义第24-25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5-30页
    2.1 实验材料第25页
    2.2 实验试剂第25页
    2.3 实验仪器第25-26页
    2.4 实验方法第26-28页
        2.4.1 标准溶液的配制第26页
        2.4.2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牛乳及奶粉中4种雌激素第26-27页
            2.4.2.1 色谱条件第26页
            2.4.2.2 奶粉样品处理第26页
            2.4.2.3 生鲜牛乳样品处理第26-27页
            2.4.2.3 净化第27页
        2.4.3 UPLC-QTOF-MS 法分析生鲜乳中 13 种甾类激素第27-28页
            2.4.3.1 色谱条件第27页
            2.4.3.2 质谱条件第27页
            2.4.3.3 样品前处理方法第27-28页
    2.5 分析方法第28-30页
        2.5.1 高效液相色谱法第28页
            2.5.1.1 雌激素含量的测定(以 17β第28页
            2.5.1.2 添加回收率的计算第28页
        2.5.2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法第28-30页
            2.5.2.1 甾类激素含量的测定(以孕酮为例)第28-29页
            2.5.2.2 添加回收率的计算第29-30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0-54页
    3.1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建立第30-34页
        3.1.1 色谱条件的优化第30页
        3.1.3 样品前处理的优化第30-31页
        3.1.4 线性范围和检出限第31-32页
        3.1.5 添加回收实验第32-34页
    3.2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法的建立第34-53页
        3.2.1 色谱条件的优化第34-35页
        3.2.2 质谱条件的优化第35-38页
        3.2.3 前处理方法的优化第38-45页
            3.2.3.1 提取液的选择第38-39页
            3.2.3.2 净化条件的优化第39-42页
            3.2.3.3 定溶液的选择第42页
            3.2.3.4 基质效应的评估第42页
            3.2.3.5 定性与定量分析第42-43页
            3.2.3.6 线性范围和检出限第43-45页
            3.2.3.7 方法回收率及精密度第45页
        3.2.4 实际样品的检测第45-53页
            3.2.4.1 2013年生鲜乳样品中甾类激素残留水平第45-48页
            3.2.4.2 2014年生鲜乳样品中甾类激素残留水平第48-49页
            3.2.4.3 2015年生鲜乳样品中甾类激素残留水平第49-52页
            3.2.4.4 市售液态奶中甾类激素的残留分析第52-53页
    3.3 两种检测方法的优劣性对比第53-54页
4 结论第54-55页
    4.2 论文创新点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6页
致谢第66-6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加工温度对黑蒜品质的影响
下一篇:保藏条件对巴氏醋酸杆菌生长及生理调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