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3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渗透与颠覆 | 第13-14页 |
·微视频成为主要的学习资源 | 第14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过程与方法 | 第15-17页 |
·研究过程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关键词概念界定 | 第17-23页 |
·微视频 | 第17-19页 |
·技术接受度 | 第19-20页 |
·学习动机 | 第20页 |
·自我效能感 | 第20-21页 |
·成就目标 | 第21-22页 |
·学业表现 | 第22-23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23-33页 |
·在线学习环境下技术接受度的相关研究 | 第23-24页 |
·学习动机与学业表现的相关研究 | 第24-26页 |
·成就目标、自我效能感与学业表现的相关研究 | 第26-31页 |
·自我效能感与学业表现间关系研究 | 第26-27页 |
·成就目标与学业表现间关系研究 | 第27-30页 |
·成就目标与自我效能感间关系研究 | 第30-31页 |
·微视频环境下的学业表现的相关研究 | 第31-33页 |
第3章 研究问题与假设 | 第33-35页 |
·研究问题 | 第33页 |
·研究假设模型 | 第33-34页 |
·实验1:微视频学习环境下学生技术接受度与学习动机关系研究 | 第33页 |
·实验2:微视频学习环境下学生学业表现与学习动机关系研究 | 第33-34页 |
·研究假设 | 第34-35页 |
第4章 实验设计 | 第35-46页 |
·实验对象 | 第35页 |
·课程设计 | 第35-37页 |
·微视频设计 | 第37-38页 |
·平台设计 | 第38-41页 |
·实验流程 | 第41-43页 |
·实验流程 | 第41页 |
·实验内容 | 第41-42页 |
·实验活动 | 第42-43页 |
·问卷设计 | 第43-44页 |
·技术接受度问卷 | 第43-44页 |
·学习动机测量问卷 | 第44页 |
·访谈设计 | 第44-46页 |
第5章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 第46-61页 |
·数据处理 | 第46-49页 |
·问卷的收集与处理 | 第46页 |
·学业成绩的评定 | 第46页 |
·统计分析 | 第46页 |
·量表修订 | 第46-48页 |
·假设模型修订 | 第48-49页 |
·数据分析 | 第49-51页 |
·测量因子相关性分析 | 第49页 |
·问卷描述性统计 | 第49-51页 |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51-61页 |
·微视频课前预习的学习表现评估 | 第51页 |
·学习者自我效能感与技术接受度显著相关 | 第51-52页 |
·学习者成就目标、自我效能感与学业表现显著相关 | 第52-53页 |
·微视频学习环境下不同分组表现差异 | 第53-57页 |
·数学“学困生”的自我效能感和成就目标较低 | 第57-61页 |
第6章 总结与反思 | 第61-64页 |
·研究总结 | 第61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61-62页 |
·研究局限性 | 第62页 |
·反思与发展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附录 | 第68-77页 |
后记 | 第77-79页 |
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