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面劳动感知对新生代员工敬业度的影响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劳资关系产生巨大挑战 | 第11-12页 |
·实现体面劳动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目标 | 第12页 |
·新生代员工成为劳动力市场的主力军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5页 |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5-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6-18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8-29页 |
·体面劳动研究综述 | 第18-24页 |
·体面劳动的概念与目标 | 第18-19页 |
·体面劳动的衡量指标 | 第19-21页 |
·体面劳动的实证研究 | 第21页 |
·体面劳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 第21-22页 |
·实现体面劳动的措施研究 | 第22-24页 |
·员工敬业度研究综述 | 第24-27页 |
·敬业度的概念 | 第24-25页 |
·敬业度的影响因素 | 第25页 |
·敬业度的结构及测量 | 第25-26页 |
·敬业度对员工行为和态度的影响 | 第26-27页 |
·新生代员工的研究综述 | 第27-29页 |
·新生代员工的界定 | 第27-28页 |
·新生代员工的行为特征 | 第28-29页 |
3 体面劳动感知的影响因素探析与概念模型构建 | 第29-36页 |
·体面劳动感知的定义与内涵 | 第29-30页 |
·体面劳动感知与相关概念辨析与比较 | 第30-31页 |
·体面劳动感知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1-34页 |
·个体内在因素 | 第31-32页 |
·外部环境因素 | 第32-34页 |
·体面劳动感知的概念模型 | 第34-36页 |
4 研究设计与研究假设 | 第36-52页 |
·变量的界定及测量工具的选择 | 第36-38页 |
·员工敬业度的界定及量表选择 | 第36-37页 |
·员工满意度的界定及量表选择 | 第37页 |
·组织认同感的界定及量表选择 | 第37-38页 |
·体面劳动感知量表的编制 | 第38-39页 |
·原始资料的搜集 | 第38-39页 |
·初始问卷的编制 | 第39页 |
·预调研及体面劳动感知量表的检验 | 第39-46页 |
·预调研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 第40页 |
·预调研的结果分析 | 第40-45页 |
·对预调研问卷的修订 | 第45-46页 |
·研究假设 | 第46-51页 |
·体面劳动感知对敬业度的影响 | 第46-50页 |
·满意度在体面劳动感知与敬业度之间的中介作用 | 第50页 |
·组织认同在体面劳动感知与敬业度之间的中介作用 | 第50-51页 |
·体面劳动感知对敬业度的影响机理模型 | 第51-52页 |
5 正式调研的实施及结果分析 | 第52-81页 |
·数据的收集与统计 | 第52-54页 |
·数据的收集 | 第52页 |
·样本基本特征的描述性统计 | 第52-54页 |
·正式调研量表的检验 | 第54-63页 |
·体面劳动感知量表的检验 | 第54-62页 |
·敬业度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 第62页 |
·员工满意度量表信效度检验 | 第62-63页 |
·组织认同度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 第63页 |
·体面劳动感知与敬业度的方差分析 | 第63-73页 |
·体面劳动感知的方差分析 | 第64-70页 |
·敬业度的方差分析 | 第70-73页 |
·体面劳动感知对新生代员工敬业度影响的检验 | 第73-77页 |
·多重共线性检验 | 第73-75页 |
·体面劳动感知对新生代员工敬业度的影响分析 | 第75-77页 |
·员工满意度和组织认同感的中介作用检验 | 第77-79页 |
·员工满意度的中介作用检验 | 第78-79页 |
·组织认同感的中介作用检验 | 第79页 |
·体面劳动感知对新生代员工敬业度的影响模型 | 第79-81页 |
6 总结与讨论 | 第81-86页 |
·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81-82页 |
·管理启示 | 第82-84页 |
·引导员工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 第82页 |
·提高员工的组织地位 | 第82-83页 |
·增强工作回报的激励性 | 第83页 |
·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 第83-84页 |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第84页 |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5页 |
附录一 | 第95-97页 |
附录二 | 第97-101页 |
附录三 | 第101-102页 |
致谢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