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二、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四、 论文框架 | 第15-1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6-29页 |
第一节 动名词搭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一、 动名词搭配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二、 动名词搭配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第二节 概念迁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2-26页 |
一、 概念迁移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二、 概念迁移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24-26页 |
第三节 有关概念迁移与动名词搭配的相关研究 | 第26-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29-41页 |
第一节 错误分析理论研究 | 第29-34页 |
一、 错误分析理论 | 第29-32页 |
二、 错误分析理论的作用与趋势 | 第32-34页 |
第二节 概念迁移的理论研究 | 第34-40页 |
一、 概念迁移的含义 | 第34-35页 |
二、 语言相对论 | 第35-37页 |
三、 体验主义 | 第37-39页 |
四、 概念迁移的观点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第41-47页 |
第一节 研究文本 | 第41-43页 |
一、 语料库的定义 | 第41页 |
二、 本研究中使用的语料库——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 | 第41-43页 |
第二节 研究过程 | 第43-46页 |
一、 研究工具 | 第43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43-44页 |
三、 研究步骤 | 第44-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47-86页 |
第一节 St3 和 St4 中的动名词搭配错误频数分布 | 第47-52页 |
第二节 St3 和 St4 中动名词搭配错误的描述与分类 | 第52-78页 |
一、 动词及动词短语误用分析 | 第52-72页 |
二、 名词误用分析 | 第72-74页 |
三、 介词误用分析 | 第74-76页 |
四、 结构误用分析 | 第76-77页 |
五、 其它类 | 第77-78页 |
第三节 动名词搭配错误的解释分析 | 第78-81页 |
一、 语际错误 | 第78-79页 |
二、 语内错误 | 第79-80页 |
三、 基于交际策略的错误 | 第80页 |
四、 诱导性错误 | 第80-81页 |
第四节 概念迁移视角下分析动名词搭配错误可能的原因 | 第81-84页 |
一、 基于“母语的概念” | 第81-82页 |
二、 基于“共享的概念” | 第82-83页 |
三、 基于“二语的概念” | 第83-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 第86-91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86-88页 |
第二节 本研究对当今外语教学的启示 | 第88-89页 |
一、 教师和二语学习者应加强搭配意识 | 第88页 |
二、 将学习者语料库和本族语者语料库引入课堂 | 第88-89页 |
三、 二语学习者应增加基于“二语的概念” | 第89页 |
第三节 课题研究的不足与未来的发展趋势 | 第89-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结语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8页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