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嘌呤啤酒生产菌株的选育及发酵工艺优化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 ·啤酒的发展史 | 第11页 |
| ·啤酒与痛风 | 第11-12页 |
| ·低嘌呤啤酒的研究进展 | 第12-17页 |
| ·高辅料酿造法 | 第12-13页 |
| ·高浓度酿造法 | 第13-15页 |
| ·吸附法 | 第15-16页 |
| ·酶法 | 第16-17页 |
| ·原料的选择和处理 | 第17页 |
| ·啤酒中嘌呤类物质的测定方法 | 第17-18页 |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18页 |
| ·离子对色谱法 | 第18页 |
| ·诱变筛选低嘌呤啤酒生产菌株 | 第18-19页 |
| ·诱变筛选低嘌呤啤酒生产菌株的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 ·限量补充培养法 | 第19页 |
| ·课题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 ·研究目标 | 第19页 |
| ·研究内容及路线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啤酒酿造及分析方法 | 第21-27页 |
| ·引言 | 第21页 |
| ·啤酒酿造 | 第21-23页 |
| ·啤酒酿造的主要原料 | 第21-22页 |
| ·实验室啤酒酿造工艺 | 第22-23页 |
| ·啤酒分析方法 | 第23-27页 |
| ·啤酒的除气 | 第23页 |
| ·浊度 | 第23页 |
| ·色度 | 第23-24页 |
| ·泡沫 | 第24页 |
| ·香气和口味 | 第24页 |
| ·酒精度 | 第24-25页 |
| ·真正浓度 | 第25页 |
| ·总酸 | 第25-26页 |
| ·双乙酰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HPLC测定啤酒中嘌呤类物质方法的建立 | 第27-35页 |
| ·引言 | 第2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7-28页 |
| ·试剂 | 第27页 |
| ·主要仪器 | 第27-28页 |
| ·实验方法 | 第2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8-33页 |
| ·色谱条件的探索 | 第28-30页 |
| ·制作标准曲线 | 第30-31页 |
| ·啤酒样品测定 | 第31-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 第四章 低嘌呤啤酒生产菌株的选育 | 第35-43页 |
| ·引言 | 第35-36页 |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6-38页 |
| ·菌种 | 第36页 |
| ·培养基 | 第36页 |
|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36页 |
| ·实验方法 | 第36-38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8-42页 |
| ·酵母的生长曲线绘制 | 第38页 |
| ·ARTP和紫外诱变时间 | 第38-39页 |
| ·低嘌呤酵母诱变菌种的选育 | 第39-41页 |
| ·诱变菌种的遗传稳定性实验 | 第41-42页 |
| ·诱变菌株B-4发酵啤酒实验 | 第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五章 发酵工艺的优化 | 第43-60页 |
| ·引言 | 第43页 |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3-46页 |
| ·实验材料 | 第43-44页 |
| ·实验仪器设备 | 第44页 |
| ·实验方法 | 第44-4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6-59页 |
| ·糖化条件的优化 | 第46-50页 |
| ·麦芽根的应用 | 第50-52页 |
| ·糖化工艺优化验证 | 第52-53页 |
| ·啤酒发酵过程中的变化 | 第53-55页 |
| ·辅料比例的影响 | 第55-56页 |
| ·麦芽汁浓度的影响 | 第56-57页 |
| ·酵母接种浓度的影响 | 第57-59页 |
| ·工艺优化的验证 | 第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结论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