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选题意义 | 第10-12页 |
·选题的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选题的实践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框架 | 第12-14页 |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在创新方面的探索 | 第14-15页 |
第2章 国内外相关文献评述 | 第15-29页 |
·国内外关于职业高原的研究 | 第15-23页 |
·职业高原的概念 | 第15-16页 |
·职业高原的结构及其测量 | 第16-19页 |
·职业高原的前因变量和结果效应 | 第19-22页 |
·职业高原的调节变量 | 第22-23页 |
·国内外关于离职倾向的研究 | 第23-27页 |
·离职倾向的概念 | 第23-24页 |
·离职倾向的影响因素 | 第24-27页 |
·研究评价与总结 | 第27-29页 |
第3章 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 | 第29-35页 |
·研发人员职业高原对离职倾向的影响 | 第29-31页 |
·同事支持的调节效应 | 第31-32页 |
·同事支持与离职倾向 | 第31-32页 |
·同事支持的调节效应 | 第32页 |
·研发人员非工作倾向的调节效应 | 第32-34页 |
·非工作倾向 | 第32-33页 |
·研发人员非工作倾向与离职倾向的关系 | 第33-34页 |
·非工作倾向的调节效应 | 第34页 |
·研发人员的人口学特征对职业高原的影响 | 第34页 |
·研究模型的界定 | 第34-35页 |
第4章 研究设计 | 第35-39页 |
·研究对象 | 第35页 |
·问卷设计与变量的测量 | 第35-37页 |
·问卷设计 | 第35页 |
·职业高原测量 | 第35-36页 |
·离职倾向测量 | 第36页 |
·同事支持测量 | 第36-37页 |
·非工作倾向测量 | 第37页 |
·问卷预测试 | 第37-39页 |
第5章 实证分析 | 第39-55页 |
·被试 | 第39-40页 |
·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 第40-44页 |
·职业高原的数据检验 | 第40-42页 |
·离职倾向的数据检验 | 第42页 |
·同事支持的数据检验 | 第42-43页 |
·非工作倾向的数据检验 | 第43-44页 |
·职业高原、离职倾向、非工作倾向描述性统计 | 第44-45页 |
·相关分析 | 第45-46页 |
·回归分析 | 第46-49页 |
·职业高原与离职倾向之间的回归分析 | 第46-47页 |
·同事支持和非工作倾向的调节效应检验 | 第47-49页 |
·不同人口学特征职业高原的差异比较 | 第49-55页 |
·不同性别研发人员的职业高原差异 | 第49-50页 |
·不同婚姻状况研发人员的职业高原差异 | 第50-51页 |
·不同学历水平研发人员的职业高原差异 | 第51页 |
·不同企业规模研发人员的职业高原差异 | 第51-52页 |
·不同企业类型研发人员的职业高原差异 | 第52-53页 |
·不同行业研发人员的职业高原差异 | 第53-54页 |
·不同年龄、工作年限、岗位任职年限研发人员的职业高原 | 第54-55页 |
第6章 分析结果与管理对策 | 第55-62页 |
·研究结果 | 第55页 |
·结果讨论 | 第55-58页 |
·研发人员职业高原现状 | 第56页 |
·研发人员职业高原对离职倾向的影响 | 第56页 |
·同事支持对职业高原与离职倾向的关系影响 | 第56-57页 |
·非工作倾向对职业高原与离职倾向的关系影响 | 第57页 |
·人口学特征对研发人员职业高原的影响 | 第57-58页 |
·管理对策 | 第58-60页 |
·打破单一的晋升渠道,构建多重的发展路径 | 第58-59页 |
·确保丰富的工作内容,创造优越的员工绩效 | 第59页 |
·合理分配组织资源,满足员工发展需求 | 第59-60页 |
·营造同事支持氛围,发挥团队集体智慧 | 第60页 |
·强化非工作倾向观,实现工作生活平衡 | 第60页 |
·研究不足 | 第60-61页 |
·研究展望 | 第61-62页 |
附录 | 第62-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在读期间相关学术成果发表情况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