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牛乳概述 | 第11-13页 |
·牛乳与乳制品 | 第11-12页 |
·牛乳的消毒 | 第12页 |
·乳及乳制品的贮藏 | 第12-13页 |
·生乳的微生物指标概述 | 第13-14页 |
·菌落总数概述 | 第14-15页 |
·菌落总数的定义 | 第14页 |
·菌落总数的来源 | 第14页 |
·菌落总数的检测方法 | 第14-15页 |
·菌落总数的影响因素 | 第15页 |
·菌落总数的指示意义 | 第15页 |
·大肠菌群概述 | 第15-16页 |
·大肠菌群的定义和来源 | 第15页 |
·大肠菌群数的检测方法 | 第15-16页 |
·大肠菌群数的影响因素 | 第16页 |
·大肠菌群数检测的发展 | 第16页 |
·内毒素概述 | 第16-19页 |
·内毒素的定义 | 第16-17页 |
·内毒素的量 | 第17页 |
·内毒素的结构 | 第17页 |
·内毒素的特点 | 第17-18页 |
·内毒素的致病机理 | 第18页 |
·内毒素的检测方法 | 第18-19页 |
·内毒素研究进展 | 第19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影响中国荷斯坦牛乳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数的生理因素分析 | 第21-3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1-23页 |
·试验材料 | 第21页 |
·主要仪器 | 第21页 |
·试验试剂 | 第21页 |
·菌落计数、大肠菌群检测培养基的配制 | 第21-22页 |
·体况评分 | 第22页 |
·泌乳阶段的划分 | 第22页 |
·产奶量的划分 | 第22页 |
·菌落总数检测方法 | 第22页 |
·大肠菌群数检测方法 | 第22页 |
·大肠菌群数计数及结果报告 | 第22-23页 |
·菌落计数方法及结果报告 | 第23页 |
·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数的统计分析 | 第2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3-30页 |
·体况评分对荷斯坦奶牛生乳中菌落总数的影响 | 第26页 |
·泌乳阶段对荷斯坦奶牛生乳中菌落总数的影响 | 第26-27页 |
·胎次对荷斯坦奶牛生乳中菌落总数的影响 | 第27-28页 |
·产奶量对荷斯坦奶牛乳中菌落总数的影响 | 第28-29页 |
·乳区对荷斯坦奶牛生乳中菌落总数的影响 | 第29-30页 |
·讨论 | 第30-33页 |
·体况对乳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数的影响 | 第30-31页 |
·泌乳阶段对乳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数的影响 | 第31页 |
·胎次对乳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数的影响 | 第31页 |
·产奶量对乳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数的影响 | 第31页 |
·乳区对乳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数的影响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影响中国荷斯坦奶牛乳中菌落总数的环境性因素分析 | 第33-4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3-35页 |
·待检奶牛 | 第33页 |
·主要仪器 | 第33页 |
·试验试剂 | 第33页 |
·菌落计数、大肠菌群检测培养基的配制 | 第33-34页 |
·畜舍环境细菌数检测营养琼脂培养基的配制 | 第34页 |
·产犊季节和测定季节的划分 | 第34页 |
·畜舍环境细菌数的划分 | 第34页 |
·饲养方式的划分 | 第34页 |
·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数检测方法 | 第34页 |
·畜舍环境细菌数检测方法 | 第34-35页 |
·菌落计数、大肠菌群计数方法 | 第35页 |
·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数的统计分析 | 第3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5-41页 |
·季节因素对菌落总数的影响 | 第37-38页 |
·环境细菌数对菌落总数的影响 | 第38-39页 |
·饲养方式对菌落总数的影响 | 第39-41页 |
·讨论 | 第41-43页 |
·不同季节对菌落总数的影响 | 第41页 |
·不同环境细菌数对菌落总数的影响 | 第41-42页 |
·不同饲养方式对菌落总数的影响 | 第42-43页 |
第四章 乳房健康状况对中国荷斯坦牛乳中菌落总数的影响 | 第43-4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3-45页 |
·检测牛群及奶样的采集 | 第43页 |
·菌落计数、大肠菌群检测仪器 | 第43页 |
·菌落计数、大肠菌群检测培养基的配制 | 第43页 |
·无菌生理盐水的配制 | 第43页 |
·乳房炎检测试剂 | 第43-44页 |
·乳房炎检测方法 | 第44页 |
·菌落总数检测方法 | 第44页 |
·大肠菌群数检测方法 | 第44页 |
·菌落计数方法及结果报告 | 第44页 |
·大肠菌群数计数及结果报告 | 第44-45页 |
·统计方法 | 第45页 |
·结果 | 第45-47页 |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 | 第45页 |
·乳房炎感染程度对奶牛乳中菌落总数的影响 | 第45-46页 |
·乳房炎感染程度对奶牛乳中大肠菌群数的影响 | 第46-47页 |
·讨论 | 第47-49页 |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 | 第47-48页 |
·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与季节的关系 | 第48页 |
·奶牛乳房炎情况与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数的关系 | 第48-49页 |
第五章 乳中菌落总数与内毒素关系的研究 | 第49-5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9-51页 |
·乳样的采集 | 第49页 |
·主要仪器 | 第49页 |
·试验试剂 | 第49-50页 |
·菌落计数检测营养琼脂培养基的配制 | 第50页 |
·菌落总数检测方法 | 第50页 |
·菌落计数方法及结果报告 | 第50页 |
·菌落总数的统计分析 | 第50页 |
·内毒素检测器具的准备 | 第50页 |
·鲎试剂灵敏度复核实验 | 第50页 |
·内毒素标准品稀释 | 第50-51页 |
·乳样的稀释 | 第51页 |
·对照液的准备 | 第51页 |
·鲎试剂的溶解 | 第51页 |
·乳样内毒素的检测 | 第51页 |
·结果判定 | 第51页 |
·内毒素的数据统计 | 第51页 |
·结果 | 第51-57页 |
·菌落总数检测结果 | 第51-52页 |
·内毒素检测 | 第52-56页 |
·菌落总数与内毒素关系 | 第56-57页 |
·讨论 | 第57-59页 |
·菌落总数的分布 | 第57页 |
·凝胶鲎试剂法结果假阴性的影响因素 | 第57-58页 |
·菌落总数与内毒素关系以及巴氏处理后内毒素的变化 | 第58-5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附录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和参与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