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抗性相关基因转化小麦的研究

目录第1-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9页
縮写说明第9-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1页
 1、引言第10-11页
 2、逆境条件对小麦生产的影响第11-14页
   ·干旱对小麦生产的影响第11-12页
   ·高盐碱对小麦生产的影响第12-13页
   ·温度变化对小麦生产的影响第13页
   ·病害对小麦生产的影响第13-14页
 3、小麦遗传转化的主要方法第14-17页
   ·基因枪介导法第15-16页
   ·农杆菌介导法第16-17页
   ·其它转化法第17页
 4、拟南芥NPR1基因第17-18页
 5、其它抗逆基因第18-20页
 6、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0-21页
第二章 基因枪及农杆菌介导AtNPR1转化小麦第21-33页
 1 实验材料第21-23页
   ·受体材料第21-22页
   ·转化载体及菌种第22页
   ·化学试剂及药品第22页
   ·培养基第22-23页
 2 实验方法第23-29页
   ·基因枪法第23-26页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23-24页
     ·质粒载体转化大肠杆菌第24页
     ·质粒DNA的提取第24页
     ·诱导幼胚愈伤形成第24-25页
     ·微弹制备、包被第25页
     ·基因枪轰击第25-26页
     ·筛选及植株再生第26页
   ·农杆菌介导法第26-27页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26页
     ·质粒转化农杆菌第26页
     ·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小麦幼胚第26-27页
       ·取材及灭菌第26页
       ·剥取小麦幼胚、诱导愈伤第26-27页
       ·农杆菌菌液制备第27页
       ·农杆菌侵染小麦幼胚愈伤第27页
     ·组织培养筛选、分化获得再生植株第27页
   ·转基因植株的检测第27-29页
     ·再生植株基因组DNA的提取第27-28页
     ·再生植株的PCR检测第28-29页
 3、结果与分析第29-31页
   ·再生植株的获得第29-30页
     ·基因枪法获得再生植株第29页
     ·农杆菌介导法获得再生植株第29-30页
   ·转AtNPR1基因植株的PCR检测第30-31页
 4、讨论第31-33页
第三章 转AtNPR1基因植株T1代抗赤霉病菌的鉴定第33-40页
 1、实验材料第33-34页
   ·植物材料第33-34页
   ·菌种第34页
 2、实验方法第34-36页
   ·菌种活化及菌液获得第34页
   ·T1代植株的获得第34-35页
     ·室内苗期第34页
     ·田间初花期第34-35页
   ·室内苗期接种第35页
   ·苗期病情调查第35页
   ·T1代植株的PCR检测第35页
   ·田间单花滴注接种第35-36页
 3、结果与分析第36-38页
   ·苗期抗性鉴定第36-37页
   ·PCR检测第37页
   ·单花滴注接种鉴定第37-38页
 4、讨论第38-40页
第四章 转AtNPR1基因植株T1代的抗逆性生理检测第40-47页
 1、实验材料第40页
 2、试验方法第40-43页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NBT法)第40-42页
   ·脯氨酸(Pro)含量的测定(茚三酮法)第42-43页
 3、结果与分析第43-45页
   ·禾谷镰刀菌菌液侵染前后植株体内SOD活性变化第43-44页
   ·禾谷镰刀菌菌液侵染前后植株体内Pro含量变化第44-45页
 4、讨论第45-47页
第五章 农杆菌介导相关抗逆基因的转化第47-53页
 1 实验材料第47-48页
   ·受体材料第47页
   ·转化载体及菌种第47-48页
   ·化学试剂及药品第48页
   ·培养基第48页
 2 实验方法第48-50页
   ·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小麦成熟胚第48页
   ·转基因植株的PCR检测第48-50页
 3、结果与分析第50-52页
   ·再生植株的获得第50页
   ·转基因植株的PCR检测第50-52页
 4、讨论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9页
致谢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方集约化牧场中国荷斯坦牛乳中菌落总数影响因素分析及其与内毒素关系的研究
下一篇:影响毛兔毛纤维生长发育相关基因的筛选及表达趋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