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理论论文--音乐与其他科学的关系论文

注重双向认识,拓宽时代视野--对音乐与建筑“相通性”研究的再思考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引言第8-17页
 一、 选题缘由与意义第8-10页
 二、 音乐与建筑“相通性”研究文献综述第10-16页
 三、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6-17页
第一章 “相通性”研究中的“异”“通”认识与时代视野第17-31页
 第一节 术语运用的误差影响对“异”与“通”的认识第17-26页
  一、 非音乐与建筑专业术语的误用影响对“异”与“通”的认识第18-22页
  二、 音乐与建筑术语释义的缺损与误读影响对“异”与“通”的认识第22-26页
 第二节 国内音乐人的时代视野选择相对偏窄第26-31页
  一、 国内音乐人的研究视野集中于 18 世纪以前第27-29页
  二、 国内建筑人的研究视野相对比较开阔第29-31页
第二章 “通”的可信性须基于“异”与“通”的双向认识第31-58页
 第一节 重“通”忽“异”的弊端第31-33页
  一、 会模糊客观与主观的认识边界第31-32页
  二、 会模糊音乐与建筑的认识边界第32-33页
 第二节 “异”与“通”的双向认识第33-58页
  一、 相关术语的“异”与“通”第33-45页
   1、建筑的外围轮廓线条与音乐的旋律线条第34-40页
   2、建筑的立体构成与音乐的多声运动第40-42页
   3、建筑的空间设置与音乐的曲式设置第42-45页
  二、 两类艺术属性之“异”与“通”第45-54页
   1、时空属性的“异”与“通”第45-48页
   ·、建筑的空间与音乐的“空间”第47-48页
   ·、音乐的时间与建筑的“时间”第48页
   2、相互模拟与联想中获取视与听的通感第48-54页
   ·、建筑作品中对抽象音乐的模拟与欣赏联想第50-52页
   ·、音乐作品中对建筑形象的模拟与欣赏联想第52-54页
  三、 两类艺术中形式与内容之关系的“异”与“通”第54-58页
   1、建筑和音乐相似的形式与内容之关系第55-56页
   2、内容主导的现代建筑艺术作品第56页
   3、形式主导的现代音乐艺术作品第56-58页
第三章 从发展的视角拓宽“相通性”研究的时代视野第58-72页
 第一节 “相通性”研究应该有更开阔的时代视野第58-63页
  一、 纵观艺术关系中“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轨迹第58-60页
  二、 鸟瞰历史各时期均有可关注的“相通”点第60-63页
 第二节 从符号性和功用性两视角观察发展中的音乐与建筑第63-66页
  一、 现代艺术冲击了两者的非再现性与表现性第63-65页
  二、 现代艺术扩大了两者的相融性与功用性第65-66页
 第三节 不可忽视二十世纪蓬勃发展的“相通性”元素第66-72页
  一、 日益强化音响共鸣效应的建筑第67页
   1、在建筑中置入声音第67页
   2、为声音而造的建筑第67页
  二、 直接作为发声体的建筑第67-68页
  三、 非建筑物与建筑相互碰撞的音效艺术第68-69页
  四、 用音乐模拟建筑音效第69页
  五、 建筑设计中的音乐元素第69-70页
   1、借鉴乐谱呈现形态第69-70页
   2、借鉴音乐运动特征第70页
  六、 以特定音乐风格为建筑特色第70-72页
结论第72-74页
致谢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81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音乐欣赏活动中的“身体”问题研究
下一篇:上海手风琴发展历程(1982年-2012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