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近代、现代语法论文--词类论文

汉语依据类介词的语法化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6页
   ·选题缘起第12-13页
   ·研究对象第13-18页
     ·介词与动词的区分标准第13-14页
     ·依据类介词的定义第14-15页
     ·依据类介词的范围第15-18页
   ·研究成果综述第18-22页
     ·依据类介词的相关研究第18-19页
     ·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研究第19-22页
   ·研究理论、研究方法和语料第22-25页
     ·研究理论第22-24页
     ·研究方法第24页
     ·语料来源及选取原则第24-25页
   ·引书体例及符号说明第25-26页
     ·引书体例第25页
     ·符号说明第25-26页
第2章 典型依据类介词的产生和发展第26-69页
   ·依据介词“论”的产生和发展第26-40页
     ·依据介词“论1”的产生第27-32页
     ·依据介词“论1”的后续发展第32-33页
     ·小结第33-34页
     ·依据介词“论2”的产生第34-35页
     ·依据介词“论2”的后续发展第35-39页
     ·小结第39页
     ·“论1”与“论2”的关系第39-40页
   ·依据介词“依”的产生和发展第40-47页
     ·依据介词“依”的产生第40-43页
     ·依据介词“依”的后续发展第43-47页
     ·小结第47页
   ·依据介词“据”的产生和发展第47-57页
     ·依据介词“据”的产生第48-50页
     ·依据介词“据”的后续发展第50-56页
     ·小结第56-57页
   ·依据介词“按”的产生和发展第57-64页
     ·依据介词“按”的产生第58-61页
     ·依据介词“按”的后续发展第61-63页
     ·小结第63-64页
   ·依据介词“照”的产生和发展第64-69页
     ·依据介词“照”的产生第64-67页
     ·依据介词“照”的后续发展第67-68页
     ·小结第68-69页
第3章 非典型依据类介词的产生和发展第69-104页
   ·依据介词“凭”的产生和发展第69-77页
     ·依据介词“凭”的产生第70-73页
     ·依据介词“凭”的后续发展第73-76页
     ·小结第76-77页
   ·依据介词“从”的产生和发展第77-83页
     ·依据介词“从”的产生第77-80页
     ·依据介词“从”的后续发展第80-82页
     ·小结第82-83页
   ·依据介词“随”的产生和发展第83-90页
     ·依据介词“随”的产生第83-85页
     ·依据介词“随”的后续发展第85-89页
     ·小结第89-90页
   ·依据介词“因”的产生和发展第90-98页
     ·依据介词“因”的产生第90-94页
     ·依据介词“因”的后续发展第94-97页
     ·小结第97-98页
   ·依据介词“以”的产生和发展第98-104页
     ·依据介词“以”的产生第98-99页
     ·依据介词“以”的后续发展第99-102页
     ·小结第102-104页
第4章 依据类介词语法化的条件第104-134页
   ·句法环境第104-108页
     ·句法位置的变化第104-105页
     ·连动结构中连词的变化趋势及对动词语法化的影响第105-107页
     ·小结第107-108页
   ·语义条件第108-112页
     ·“论1”的语义条件第108-109页
     ·“依、凭、因”的语义条件第109-110页
     ·“据”的语义条件第110页
     ·“按”的语义条件第110页
     ·“从、随”的语义条件第110-112页
     ·小结第112页
   ·宾语扩展第112-121页
     ·动词“倚”的发展第114-116页
     ·动词“量”的发展第116-119页
     ·动词“考”的发展第119-121页
     ·小结第121页
   ·频率因素第121-134页
     ·“论1”的两种频率对比第122-123页
     ·“依”的两种频率对比第123-124页
     ·“据”的两种频率对比第124-125页
     ·“按”的两种频率对比第125-126页
     ·“凭”的两种频率对比第126-128页
     ·“随”的两种频率对比第128-132页
     ·小结第132-134页
第5章 依据类介词语法化的发生机制第134-140页
   ·重新分析第134-135页
   ·隐喻机制第135-136页
   ·语用推理第136-137页
   ·同步引申第137-140页
第6章 结语第140-146页
主要征引文献第146-153页
参考文献第153-162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62-163页
后记第163-164页

论文共1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元白对《诗经》接受研究
下一篇:唐代书法文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