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第一节 本文的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第二节 配价理论下语义角色研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意义及价值 | 第12-14页 |
一、 配价理论下语义角色研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意义 | 第12-13页 |
二、 配价理论下语义角色研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价值 | 第13-14页 |
第三节 本文的理论基础及语料来源 | 第14-18页 |
一、 本文的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二、 本文的词汇选用及例句研究来源 | 第16-18页 |
第二章 配价理论下词汇语义角色的相关研究综述 | 第18-24页 |
第一节 本文的理论来源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前人对此的研究情况 | 第19-22页 |
一、 配价理论的历史演变与词汇语义角色的关系 | 第19-21页 |
二、 本文研究性质的范畴分类 | 第21页 |
三、 前人对“价”的定价原则和定价标准与词汇语义角色的关系 | 第21-22页 |
第三节 目前研究尚存在的问题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本文的动词词表研究 | 第24-31页 |
第一节 本文选词的定价原则和标准 | 第24-26页 |
一、 “价”所属范畴之我见 | 第24-25页 |
二、 本文选词的定价原则和定价标准与语义角色的关系 | 第25-26页 |
第二节 《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甲级动词词表说明 | 第26-31页 |
一、 《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动词统计词表 | 第26-29页 |
二、 汉语动词的配价层级和配位方式之简要说明 | 第29-31页 |
第四章 《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部分动词分析示例 | 第31-52页 |
第一节 带有一种必有性语义角色的动词分析 | 第31-39页 |
一、 与动词中心直接相关的施事格或受事格分析 | 第31-32页 |
二、 与动词相关的非必有性与事格分析 | 第32-33页 |
三、 与动词中心相关的非必有性处所格 | 第33-35页 |
四、 与动词中心相关的非必有性时间格分析 | 第35-36页 |
五、 与动词中心相关的非必有性工具格分析 | 第36页 |
六、 与动词中心相关的两种非必要格成分列举 | 第36-39页 |
第二节 带有两种必有性语义角色的动词分析 | 第39-45页 |
一、 与动词中心直接相关的施事格及受事格分析 | 第39-41页 |
二、 与动词中心相关的非必有性处所格分析 | 第41页 |
三、 与动词中心相关的必有性施事格及处所格分析 | 第41-42页 |
四、 与动词中心相关的受事及与事格对比分析 | 第42-43页 |
五、 与动词中心相关的两种必要格成分列举 | 第43-45页 |
第三节 带有三种必有性语义角色的动词分析 | 第45-52页 |
一、 与动词中心直接相关的施事格、受事格及与事格分析 | 第45-48页 |
二、 与动词中心相关的与事格和处所格之间的句式变换分析 | 第48-49页 |
三、 与动词中心相关的必有性成分列举 | 第49-50页 |
四、 把字句与三价动词配价 | 第50-52页 |
第五章 配价中词汇语义角色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应用研究 | 第52-62页 |
第一节 配价中语义角色分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 第52-56页 |
一、 分类练习同一动词的不同语义角色 | 第52-53页 |
二、 拓展动词的状元结构 | 第53-54页 |
三、 以问答式寻找句子的中心成分 | 第54-55页 |
四、 提高句子中动词的重复率 | 第55-56页 |
第二节 配价中语义角色分析在教材编写中的应用 | 第56-59页 |
一、 通过动词的语义角色反应动词不同的义项 | 第56-57页 |
二、 在教材中增加解释语言现象的语法功能 | 第57-58页 |
三、 编写适当的辅助工具书 | 第58-59页 |
第三节 配价中语义角色分析在课后练习中的应用 | 第59-62页 |
一、 细化与动词搭配的语义特征 | 第59-61页 |
二、 对比价语的拓展部分 | 第61-62页 |
结语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后记 | 第66-67页 |
个人简历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