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6页 |
| 第一部分 德育是高中地理教学的内在因素 | 第6-13页 |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6-10页 |
| 1.2 高中地理教学实施德育的有利条件 | 第10-11页 |
| 1.3 研究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 第11-12页 |
| 1.4 研究的目的 | 第12-13页 |
| 第二部分 高中地理数学实施德育理论依据 | 第13-16页 |
| 2.1 教学具有教育性原理 | 第13-14页 |
| 2.2 道德认知发展论 | 第14-15页 |
| 2.3 社会学习理论 | 第15-16页 |
| 第三部分 高中地理教材中德育的目标内容 | 第16-22页 |
| 3.1 辩证唯物主教育 | 第18页 |
| 3.2 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教育 | 第18-20页 |
| 3.2.1 人口观 | 第19页 |
| 3.2.2 资源观 | 第19页 |
| 3.2.3 环境观 | 第19-20页 |
| 3.2.4 可持续发展观 | 第20页 |
| 3.3 国情、国策及爱国主义教育 | 第20-21页 |
| 3.4 法制教育 | 第21-22页 |
| 第四部分 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德育的主要途径 | 第22-30页 |
| 4.1 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德育应遵循的原则 | 第22-23页 |
| 4.2 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德育的途径 | 第23-30页 |
| 4.2.1 明确德育目标,确定教学的德育要求 | 第24页 |
| 4.2.2 利用课堂教学,实施德育 | 第24-28页 |
| 4.2.3 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实施德育 | 第28-29页 |
| 4.2.4 利用教师榜样示范,实施德育 | 第29-30页 |
| 结 论 | 第30-31页 |
| 参考文献 | 第31-32页 |
| 致 谢 | 第32-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