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0 前言 | 第13-28页 |
·国内外研究近况 | 第13-25页 |
·海藻中砷存在的问题 | 第13-15页 |
·砷形态分析的国内外研究近况 | 第15-24页 |
·不同形态砷的提取与分离 | 第16-18页 |
·色谱法 | 第16-17页 |
·氢化物发生法 | 第17页 |
·毛细管电泳法 | 第17-18页 |
·萃取与离子交换分离 | 第18页 |
·其他方法 | 第18页 |
·砷的检测 | 第18-21页 |
·质谱法 | 第18-20页 |
·原子光谱法 | 第20-21页 |
·原子吸收光谱法 | 第20页 |
·原子荧光光谱法 | 第20-21页 |
·其他方法 | 第21页 |
·联用技术在砷的形态分析中的应用 | 第21-24页 |
·HPLC-ICP-MS法 | 第21-22页 |
·HPLC-HG-AAS法 | 第22页 |
·HPLC-HG-AFS法 | 第22页 |
·氢化物发生用于AAS分析 | 第22-23页 |
·氢化物发生用于AFS分析 | 第23-24页 |
·加工工艺对海藻中砷的影响 | 第24-25页 |
·海藻食品的加工工艺 | 第24-25页 |
·加工工艺对海藻中砷的影响 | 第25页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目标 | 第25页 |
·海藻中不同价态砷的研究 | 第25页 |
·加工工艺对海藻中砷含量的影响 | 第25页 |
·本文所涉及的主要海藻样品 | 第25-28页 |
·海带 | 第25-26页 |
·紫菜 | 第26页 |
·裙带菜 | 第26-27页 |
·碱篷 | 第27-28页 |
1.原子荧光法检测海藻中不同形态的砷 | 第28-35页 |
·引言 | 第2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8-29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8-29页 |
·实验材料 | 第28页 |
·实验仪器 | 第28-29页 |
·实验方法 | 第29-31页 |
·样品制备 | 第29页 |
·样品中砷的提取 | 第29页 |
·样品中砷的分离测定 | 第29-31页 |
·各形态砷的分离 | 第29-31页 |
·As(Ⅲ)的分离 | 第29页 |
·As(Ⅴ)的分离 | 第29页 |
·DMA和MMA的分离 | 第29-30页 |
·有机砷的测定 | 第30-31页 |
·总砷的测定 | 第31页 |
·砷的测定 | 第3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1-35页 |
·方法的可行性研究 | 第31-32页 |
·提取分离方法的优化 | 第31-32页 |
·方法的检出限和精密度 | 第32页 |
·共存离子的影响 | 第32页 |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2-35页 |
2.不同方法测定海藻中无机砷含量的比较研究 | 第35-40页 |
·引言 | 第3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5-36页 |
·材料 | 第35-36页 |
·主要仪器 | 第35页 |
·原子荧光仪器条件 | 第35页 |
·标准溶液和试剂 | 第35-36页 |
·样品 | 第36页 |
·方法 | 第36页 |
·标准系列 | 第3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6-38页 |
·筛选适合于原子荧光光谱法检测海藻类产品中无机砷的前处理方法 | 第36-38页 |
·方法的线性范围及检出限 | 第38页 |
·结论 | 第38-40页 |
3.加工工艺对海藻中砷的影响 | 第40-45页 |
·引言 | 第40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0-41页 |
·材料 | 第40-41页 |
·主要仪器 | 第40页 |
·原子荧光仪器条件 | 第40页 |
·标准溶液和试剂 | 第40-41页 |
·样品 | 第41页 |
·实验方法 | 第41页 |
·水煮实验 | 第41页 |
·常温水浸泡实验 | 第4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1-45页 |
·水煮及浸泡实验的条件优化选择 | 第41-43页 |
·不同加工方式的海带产品中无机砷含量的比较 | 第43-44页 |
·其他藻类食品中无机砷含量的测定 | 第44-45页 |
4.实验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3页 |
附录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