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促进虚拟学习环境生态化的教师行为规范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本课题研究的缘起第10-12页
     ·研究的背景第10-11页
     ·问题的提出第11-12页
   ·课题界定及重要概念解释第12-13页
     ·生态化虚拟学习环境第12页
     ·教师在线行为规范第12-13页
   ·研究意义及目标第13-14页
     ·研究意义第13-14页
     ·研究目标第14页
   ·本研究的设计第14-16页
     ·研究思路第14-15页
     ·研究方法第15-16页
第二章 相关文献研究现状第16-24页
   ·关于虚拟学习环境的相关研究第16-18页
     ·学习理论视角下的虚拟学习环境研究第16页
     ·生态视角下的虚拟学习环境研究第16-18页
   ·关于教育生态学的相关研究第18-21页
     ·生态思想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第18-19页
     ·生态学理论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第19-21页
   ·关于教师在线行为的相关研究第21-22页
     ·在线教师的素质能力研究第21-22页
     ·教师在线行为的现状研究第22页
   ·文献研究小结第22-24页
     ·结论第22-23页
     ·借鉴和启发第23-24页
第三章 教师行为引起的虚拟学习环境生态失衡问题第24-35页
   ·生态化虚拟学习环境的构成第24-27页
     ·生态化虚拟学习环境第24-25页
     ·生态化虚拟学习环境的构成第25-27页
   ·物理子环境下的生态失衡第27-31页
     ·信息能量流动失衡第28-30页
     ·信息环境逻辑分类失衡第30-31页
   ·社会子环境下的生态失衡第31-34页
     ·师生"生态位"功能失衡第31-32页
     ·网络交互情感失衡第32页
     ·"竞争"与协作失衡第32-33页
     ·多元文化间的冲突第33-34页
   ·规范子环境下的生态失衡第34-35页
     ·自律意识的欠缺引发的环境无序第34-35页
第四章 生态化虚拟学习环境下的教师行为分析第35-41页
   ·影响教师在线行为的"生态因子"分析第35-37页
     ·物理子环境下的"生态因子"第35-36页
     ·社会子环境下的"生态因子"第36-37页
   ·物理子环境下的教师在线行为第37-39页
     ·创设满足多样化学习需要的资源行为第37-38页
     ·维护"信息场"良性发展的信息加工行为第38页
     ·保持环境净化的资源构建行为第38-39页
   ·社会子环境下的教师在线行为第39-41页
     ·控制学习群体"人口结构"良性发展行为第39页
     ·组建富有活力的学习群体行为第39-40页
     ·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行为第40页
     ·打造多元文化和谐并存的学习氛围行为第40-41页
第五章 促进虚拟学习环境生态化的教师行为规范第41-51页
   ·总则第41-42页
   ·物理子环境下的教师行为规范第42-45页
     ·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第42-43页
     ·促进信息场不断扩充第43-44页
     ·维护环境的净化第44-45页
   ·社会子环境下的教师行为规范第45-51页
     ·保持人口结构良性发展第45-46页
     ·促进学习群体的生生活力第46-48页
     ·维护平等民主的群体关系第48-49页
     ·促进多元文化的生态和谐第49-51页
第六章 关于教师行为规范的检验与结论第51-56页
   ·检验教师行为规范有效性的设想第51-54页
     ·教师行为规范验证的设计思路第51页
     ·评价指标的确定第51-54页
     ·规范的实践检验设想第54页
   ·结论与展望第54-56页
     ·结论第54页
     ·后续研究的展望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附录 促进虚拟学习环境生态化的教师行为规范第59-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移动学习教学设计模式研究
下一篇:我国教师教育高规格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