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音论文--中古语音(魏晋南北朝―宋语音)论文

中古入声韵在明清韵书中的演变研究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4页
中文文摘第4-6页
目录第6-9页
Content第9-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5页
   ·入声性质的讨论第13-16页
   ·关于官话与方言第16-20页
   ·前人研究综述第20-29页
     ·明清官话韵书入声韵研究第21-24页
     ·明清北方方言韵书入声韵研究第24-26页
     ·明清南方方言韵书入声韵研究第26-29页
   ·研究材料及方法第29-35页
     ·研究材料第29-32页
     ·研究方法第32-35页
第二章 明清官话韵书入声韵研究第35-79页
   ·唐宋元共同语韵书入声韵发展简述第35-40页
   ·《韵略易通》和《韵略汇通》入声韵研究第40-46页
     ·《韵略易通》入声韵研究第40-43页
     ·《韵略汇通》入声韵研究第43-45页
     ·由《韵略易通》到《韵略汇通》入声韵的转变第45-46页
   ·《书文音义便考私编》、《韵法横图》和《韵法直图》入声韵研究第46-61页
     ·韵书简介及性质探讨第46-48页
     ·入声韵归并分析第48-55页
     ·入声韵尾分析第55-59页
     ·小结第59-61页
   ·《西儒耳目资》入声韵研究第61-65页
     ·韵书简介及性质探讨第61页
     ·入声韵归并分析第61-65页
   ·《五方元音》入声韵研究第65-74页
     ·韵书简介及性质探讨第65-66页
     ·入声韵归并分析第66-73页
     ·小结第73-74页
   ·明清官话入声韵发展小结第74-79页
     ·入声韵的归并第75-77页
     ·入声韵尾的演变第77-79页
第三章 明清北方方言韵书入声韵研究第79-113页
   ·元代北方话韵书入声韵发展概况第79-83页
   ·北京话入声韵研究第83-90页
     ·《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入声韵字归部研究第83-88页
     ·清代北京音部分韵书古入声韵字发展简介第88-90页
   ·山东方言入声韵研究第90-97页
     ·《万韵书》入声韵研究第90-96页
     ·其它山东韵书入声韵发展概况第96-97页
   ·河南方言入声韵研究第97-107页
     ·《青郊杂著》入声韵研究第98-104页
     ·《交泰韵》入声韵研究第104-106页
     ·小结第106-107页
   ·明清北方方言韵书入声韵发展小结第107-113页
     ·入声韵的归并第107-110页
     ·入声韵尾的演变第110-113页
第四章 明清南方方言韵书入声韵研究第113-191页
   ·明清吴方言韵书入声韵研究第113-134页
     ·明清南曲所反映的吴方言入声韵的发展第113-117页
     ·《音韵正讹》入声韵研究第117-122页
     ·《注音符号·苏州同音常用字汇》入声韵研究第122-133页
     ·明清吴方言韵书入声韵研究小结第133-134页
   ·明清闽方言韵书入声韵研究第134-189页
     ·明清闽方言韵书概况第135-137页
     ·闽东方言韵书入声韵研究第137-158页
       ·韵书简介第137-138页
       ·《戚参军八音字义便览》、《福州方言拼音字典》、《加订美全八音》入声韵比较研究第138-155页
       ·《安腔八音》入声韵研究第155-158页
     ·闽南方言韵书入声韵研究第158-176页
       ·韵书简介第158-159页
       ·《汇音妙悟》、《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入声韵比较研究第159-176页
     ·闽北方言韵书入声韵研究第176-187页
       ·韵书简介第177页
       ·《建州八音》入声韵研究第177-187页
     ·闽方言韵书入声韵研究小结第187-189页
   ·明清南方方言韵书入声韵发展小结第189-191页
     ·入声韵的归并第189页
     ·入声韵尾的演变第189-191页
第五章 总论第191-203页
   ·明清韵书入声韵发展的趋向第191-194页
   ·明清韵书入声韵的归并第194-203页
附录一:古入声字今普通话读音归纳第203-215页
附录二:《戚参军八音字义历便览》入声韵字配入阴阳列字表第215-225页
参考文献第225-233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233-234页
致谢第234-235页
个人简历第235-236页

论文共2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番瑶音乐文化研究
下一篇:多样性与有限性--广告语言符号的批判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