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论文--企业行政管理论文--人事管理论文

基于胜任力的混改企业绩效管理研究--以ZX公司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8-14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0-12页
        1.2.1 研究内容第10-11页
        1.2.2 研究方法第11页
        1.2.3 研究思路及技术线路第11-12页
    1.3 本文创新之处第12-14页
第2章 理论概述第14-22页
    2.1 混合所有制改革第14-16页
        2.1.1 混合所有制改革第14-15页
        2.1.2 混合所有制改革企业第15-16页
    2.2 胜任力和胜任力模型第16-18页
        2.2.1 胜任力第16-17页
        2.2.2 胜任力模型第17-18页
    2.3 基于胜任力的绩效管理第18-22页
        2.3.1 绩效管理第18-19页
        2.3.2 基于胜任力的绩效管理第19-22页
第3章 ZX公司的绩效管理现状分析第22-36页
    3.1 ZX公司概况第22-23页
        3.1.1 ZX公司简介第22页
        3.1.2 ZX公司主营业务介绍第22页
        3.1.3 混改中ZX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新要求第22-23页
    3.2 ZX公司组织架构及人力资源特点第23-29页
        3.2.1 ZX公司组织架构第23-24页
        3.2.2 ZX公司人力资源现状及特点第24-29页
    3.3 ZX公司绩效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29-32页
        3.3.1 ZX公司原有绩效体系介绍第29-30页
        3.3.2 ZX公司绩效管理调研第30-31页
        3.3.3 ZX公司绩效管理问题分析第31-32页
    3.4 ZX公司绩效管理问题成因分析第32-36页
        3.4.1 基础管理薄弱第32-33页
        3.4.2 管理素质滞后第33页
        3.4.3 绩效管理文化氛围不够第33-34页
        3.4.4 缺少改革契机第34-36页
第4章 ZX公司基于胜任力的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第36-66页
    4.1 设计的思路第36-37页
        4.1.1 绩效管理架构第36页
        4.1.2 绩效指标体系第36页
        4.1.3 绩效管理指导手册第36-37页
    4.2 前期工作筹备第37-40页
        4.2.1 成立项目小组,明确分工职责第37-38页
        4.2.2 制定项目推行计划和考核方式第38页
        4.2.3 召开项目启动会第38页
        4.2.4 组织和职位体系规划第38-40页
        4.2.5 收集其他相关资料第40页
    4.3 胜任力模型的建立第40-55页
        4.3.1 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方法第40-41页
        4.3.2 胜任力模型构建的步骤流程第41-42页
        4.3.3 胜任力要素提炼第42-48页
        4.3.4 建立胜任力编码词典第48-49页
        4.3.5 胜任力要素分析第49-52页
        4.3.6 ZX公司胜任力模型建立第52-55页
    4.4 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第55-66页
        4.4.1 绩效指标体系设计第55-57页
        4.4.2 绩效计划及辅导回顾第57-58页
        4.4.3 绩效考评第58-62页
        4.4.4 绩效反馈与面谈第62页
        4.4.5 绩效改进计划第62页
        4.4.6 绩效结果的运用第62-65页
        4.4.7 绩效目标调整第65-66页
第5章 ZX公司基于胜任力的绩效管理体系的实施保障与评价第66-74页
    5.1 实施保障第66-70页
        5.1.1 思想保障第66-67页
        5.1.2 组织保障第67-68页
        5.1.3 人员保障第68页
        5.1.4 配套体系保障第68-69页
        5.1.5 数据保障第69-70页
    5.2 评价要点第70-74页
        5.2.1 绩效考评指标设定具有科学性第70页
        5.2.2 薪资激励性增强第70页
        5.2.3 管理者及员工关注视角拓宽第70-71页
        5.2.4 对企业战略的支撑第71页
        5.2.5 对人力资源其他模块的支持或促进第71-74页
第6章 总结和展望第74-76页
    6.1 研究总结第74页
    6.2 未来展望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客户服务体验的新型供电营业厅运营模式研究
下一篇:Y医药研发外包服务公司的化学品采购优化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