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一)地理思想方法是获取地理知识的有效途径 | 第12页 |
(二)地理课程改革的要求 | 第12页 |
(三)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对地理思想方法较不重视 | 第12-13页 |
(四)地理高考题考核比重不断增加 | 第13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一)有利于提高地理教学水平 | 第13页 |
(二)有利于促进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 第13-14页 |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 第14页 |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14-18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二)研究思路 | 第15-18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8-30页 |
一、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一)地理学理论 | 第18页 |
(二)地理教学理论 | 第18页 |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8-19页 |
(四)系统科学理论 | 第19页 |
(五)传播理论 | 第19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30页 |
(一)地理思想方法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二)地理教学设计研究现状 | 第22-28页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23-28页 |
(三)小结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地理思想方法概述 | 第30-40页 |
一、概念解析 | 第30-32页 |
(一)地理思想方法的内涵 | 第30-31页 |
(二)地理思想与地理方法的关系 | 第31页 |
(三)地理思想方法与地理教育的关系 | 第31-32页 |
二、古代的地理思想方法 | 第32-33页 |
三、近代的地理思想方法 | 第33-35页 |
四、现代的地理思想方法 | 第35-37页 |
五、小结 | 第37-40页 |
第四章 地理思想方法在高中地理课程与教学中的渗透现状 | 第40-56页 |
一、对地理课程标准的分析 | 第40页 |
二、对教材的分析 | 第40-44页 |
(一)地理思想内容梳理 | 第41-43页 |
(二)地理方法内容梳理 | 第43-44页 |
三、对调查问卷的分析 | 第44-55页 |
(一)调查问卷编制 | 第44-45页 |
(二)调查问卷实施 | 第45-46页 |
(三)调查结果分析 | 第46-55页 |
四、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策略 | 第56-62页 |
一、充分挖掘课程中的地理思想方法 | 第56-57页 |
二、明确列出地理思想方法目标 | 第57页 |
三、根据不同的地理思想方法选取有效教学手段 | 第57-58页 |
四、分析渗透地理思想方法的典型例题 | 第58-59页 |
五、进行地理专题教学设计 | 第59-62页 |
第六章 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案例 | 第62-66页 |
一、设计要素分析 | 第62-64页 |
二、《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 第64-66页 |
(一)荒漠化成因教学设计 | 第64-65页 |
(二)荒漠化防治措施教学设计 | 第65-66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66-68页 |
一、主要结论 | 第66-67页 |
(一)课标与教材蕴含的地理思想方法需进行深入挖掘 | 第66页 |
(二)学生对地理思想方法重视程度较高但熟知度偏低 | 第66页 |
(三)教师是影响地理思想方法培养的重要因素 | 第66页 |
(四)提出了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策略 | 第66-67页 |
二、创新之处 | 第67页 |
三、不足与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附录 A 教师访谈提纲 | 第72-74页 |
附录 B 地理思想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现状调查(教师问卷) | 第74-78页 |
附录 C 地理思想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现状调查(学生问卷)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