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股份股权激励实施绩效评价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二、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15-17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5页 |
二、研究创新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股权激励相关理论分析 | 第17-23页 |
第一节 股权激励理论 | 第17-20页 |
一、股权激励的内涵 | 第17页 |
二、股权激励的模式 | 第17-19页 |
三、股权激励的动因 | 第19-20页 |
第二节 其他相关理论 | 第20-23页 |
一、人力资本理论 | 第20页 |
二、委托代理理论 | 第20-21页 |
三、激励理论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大华股份股权激励设计 | 第23-35页 |
第一节 大华股份股权激励基本概况 | 第23-26页 |
一、大华股份公司简介 | 第23-24页 |
二、大华股份股权激励方案概要 | 第24-26页 |
第二节 大华股份实施股权激励的目的 | 第26-28页 |
一、改善股权结构 | 第26页 |
二、建立利益共同体 | 第26-27页 |
三、提高核心竞争力 | 第27页 |
四、稳定和吸引人才 | 第27-28页 |
第三节 大华股份股权激励机制内容设计 | 第28-35页 |
一、股权激励对象和数量设计 | 第28-30页 |
二、股权激励模式和有效期设计 | 第30-32页 |
三、股权激励业绩条件设计 | 第32-35页 |
第四章 大华股份股权激励绩效分析 | 第35-73页 |
第一节 市场绩效分析 | 第35-45页 |
一、第一次股权激励计划市场反应 | 第35-40页 |
二、第二次股权激励计划市场反应 | 第40-45页 |
第二节 财务绩效分析 | 第45-64页 |
一、盈利能力分析 | 第46-51页 |
二、营运能力分析 | 第51-56页 |
三、偿债能力分析 | 第56-60页 |
四、成长能力分析 | 第60-64页 |
第三节 创新绩效分析 | 第64-73页 |
一、研发投入分析 | 第64-69页 |
二、研发产出分析 | 第69-73页 |
第五章 大华股份股权激励机制的优点、问题和对策 | 第73-78页 |
第一节 股权激励机制的优点 | 第73-74页 |
一、恰当的股权激励模式 | 第73页 |
二、合理的股票激励来源 | 第73-74页 |
三、适当的股权激励对象 | 第74页 |
四、常态化的股权激励机制 | 第74页 |
第二节 股权激励机制的问题 | 第74-76页 |
一、第二次股权激励授予价格过高 | 第74-75页 |
二、两次股权激励业绩考核不全面 | 第75-76页 |
三、两次股权激励的有效期较短 | 第76页 |
第三节 解决股权激励机制问题对策 | 第76-78页 |
一、确定适当的授予价格 | 第76-77页 |
二、设置全面的考核指标 | 第77页 |
三、延长股权激励有效期 | 第77-7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1页 |
第一节 结论与启示 | 第78-80页 |
一、结论 | 第78-79页 |
二、启示 | 第79-80页 |
第二节 研究不足和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