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8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1.4.1 关于盈利模式的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1.4.2 关于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的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1.4.3 关于财务评价的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1.4.4 文献述评 | 第12-13页 |
1.5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3-14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5.2 研究框架 | 第14页 |
1.6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5-21页 |
2.1 盈利模式的定义 | 第15页 |
2.2 盈利模式理论 | 第15-16页 |
2.2.1 亚德里安.斯莱沃斯基的盈利模式理论 | 第15-16页 |
2.2.2 其他盈利模式理论 | 第16页 |
2.3 盈利模式分类 | 第16-19页 |
2.3.1 盈利模式与价值创造 | 第16页 |
2.3.2 基于价值链结构的盈利模式 | 第16-17页 |
2.3.3 基于价值商店结构的盈利模式 | 第17-18页 |
2.3.4 基于价值网络结构的盈利模式 | 第18-19页 |
2.4 盈利模式财务评价相关理论 | 第19-21页 |
2.4.1 企业资产结构分析 | 第19页 |
2.4.2 企业财务指标分析 | 第19-20页 |
2.4.3 模糊综合评估法 | 第20-21页 |
第3章 腾讯公司盈利模式研究 | 第21-30页 |
3.1 腾讯公司简介 | 第21页 |
3.2 腾讯公司的盈利模式的选择 | 第21-22页 |
3.3 腾讯公司盈利模式的特点分析 | 第22-30页 |
3.3.1 以广告和营销收入为核心的利润点 | 第22-24页 |
3.3.2 以客户为主的利润源 | 第24-25页 |
3.3.3 以增值业务为主体的利润杠杆 | 第25-27页 |
3.3.4 以门户品牌为依托的利润屏障 | 第27-30页 |
第4章 腾讯公司的财务业绩评价 | 第30-45页 |
4.1 腾讯公司资产结构分析 | 第30-34页 |
4.1.1 腾讯公司非流动资产结构分析 | 第30-33页 |
4.1.2 腾讯公司流动资产结构分析 | 第33-34页 |
4.2 腾讯公司财务指标分析 | 第34-45页 |
4.2.1 偿债能力分析 | 第35-36页 |
4.2.2 营运能力分析 | 第36页 |
4.2.3 盈利能力分析 | 第36-37页 |
4.2.4 腾讯公司各主营业务成长性分析 | 第37-45页 |
第5章 腾讯公司盈利模式的模糊综合评估分析 | 第45-49页 |
5.1 模糊评价方法 | 第45-46页 |
5.2 腾讯公司盈利模式的模糊评价 | 第46-49页 |
第6章 腾讯公司盈利模式的财务评价 | 第49-53页 |
6.1 腾讯公司盈利模式对财务业绩的影响 | 第49页 |
6.2 腾讯公司财务业绩为其盈利模式演变提供了支持 | 第49-50页 |
6.3 腾讯公司盈利模式主导财务业绩发展 | 第50-51页 |
6.4 调整盈利模式以取得更好的财务业绩 | 第51-53页 |
6.4.1 加强产品多样化 | 第51页 |
6.4.2 明星产品商业化 | 第51-52页 |
6.4.3 重复产品线业务的处理 | 第52-53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53页 |
7.2 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作者简介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