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交通系统论文

无桩式共享单车站点需求预测及调度路径优化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0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我国共享单车的发展与现状分析第12-14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7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6-17页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7-20页
第二章 无桩式共享单车出行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第20-38页
    2.1 无桩式共享单车的简介第20-25页
        2.1.1 无桩式共享单车的界定第20-21页
        2.1.2 无桩式共享单车的功能定位第21-23页
        2.1.3 无桩式共享单车与有桩公共自行车的异同第23页
        2.1.4 无桩式共享单车存在的问题第23-25页
    2.2 无桩式共享单车的使用特性及影响因素分析第25-37页
        2.2.1 无桩式共享单车时间出行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第26-28页
        2.2.2 无桩式共享单车空间出行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第28-33页
        2.2.3 无桩式共享单车外部因素对出行的影响因素第33-34页
        2.2.4 无桩式共享单车用户出行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第34-37页
    2.3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无桩式共享单车站点借还需求预测第38-53页
    3.1 预测方法概述第38-39页
    3.2 BP神经网络原理第39-40页
        3.2.1 BP神经网络结构第39-40页
        3.2.2 BP神经网络算法第40页
    3.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无桩式共享单车借还需求预测方法第40-46页
        3.3.1 输入层和输出层的设计第40-43页
        3.3.2 数据来源和样本的预处理第43-44页
        3.3.3 样本的划分第44页
        3.3.4 参数的选取和设置第44-46页
    3.4 实例预测第46-52页
        3.4.1 数据样本分析第47-48页
        3.4.2 BP神经网络训练第48页
        3.4.3 预测结果及分析第48-52页
    3.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四章 无桩式共享单车调度路径优化模型建立第53-71页
    4.1 无桩式共享单车调度问题分析第53-56页
        4.1.1 无桩式共享单车调度问题描述第53页
        4.1.2 无桩式共享单车调度形式第53-54页
        4.1.3 无桩式共享单车调度的主要内容第54-55页
        4.1.4 无桩式共享单车调度问题分类第55-56页
    4.2 基于不同时段的无桩式共享单车调度路径优化模型构建第56-65页
        4.2.1 模型描述第56-57页
        4.2.2 模型假设第57页
        4.2.3 模型建立第57-65页
    4.3 模型验证第65-69页
        4.3.1 测试数据设计第66-67页
        4.3.2 实验结果第67-69页
    4.4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五章 无桩式共享单车调度路径优化模型求解算法设计第71-86页
    5.1 模型求解算法概述第71-72页
        5.1.1 精确算法第71页
        5.1.2 启发式算法第71-72页
    5.2 混合遗传算法原理及设计思路第72-78页
        5.2.1 遗传算法原理和操作流程第72-74页
        5.2.2 模拟退火算法原理和操作流程第74-76页
        5.2.3 混合遗传算法设计思路第76-78页
    5.3 算法流程第78-85页
        5.3.1 编码与解码第78-80页
        5.3.2 产生初始种群第80页
        5.3.3 适应度函数第80-81页
        5.3.4 遗传算子和模拟退火METROPOLIS准则结合方式第81-85页
        5.3.5 算法终止规则第85页
    5.4 本章小结第85-86页
第六章 算例分析第86-99页
    6.1 算例概况第86-87页
    6.2 算例运行环境与参数设置第87-88页
    6.3 算例求解第88-95页
        6.3.1 小规模算例求解第88-89页
        6.3.2 中小规模算例求解第89-92页
        6.3.3 大规模算例求解第92-95页
    6.4 算例运行结果分析第95-98页
        6.4.1 平峰时段与高峰时段结果分析第95-96页
        6.4.2 考虑站点重要度与不考虑站点重要度结果分析第96-98页
    6.5 本章小结第98-99页
结论与展望第99-101页
    结论第99-100页
    展望第100-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05页
附录A第105-10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07-108页
致谢第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冲突的城市独立非机动车道交通流安全研究
下一篇: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摆式调谐质量阻尼减震装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