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绪论 | 第10-13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10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一、教学立意的概念、特点、理论内涵 | 第13-20页 |
(一) 概念 | 第13-14页 |
1. 教学主题说 | 第13页 |
2. 核心内容说 | 第13页 |
3. 历史学科能力说 | 第13-14页 |
(二) 特点 | 第14-17页 |
1. 学科上的专业性 | 第14-15页 |
2. 思维上的启发性 | 第15-16页 |
3. 主题上的升华性 | 第16-17页 |
4. 鲜活的的时代性 | 第17页 |
(三) 理论内涵 | 第17-20页 |
1. 建构主义 | 第18页 |
2. 多元智能 | 第18-19页 |
3. 人本主义 | 第19-20页 |
二、教学立意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情况 | 第20-30页 |
(一) 运用情况 | 第20-28页 |
1. 公开课、优质课中的教学立意 | 第20-23页 |
2. 常态教学中的教学立意 | 第23-26页 |
3. 高考试题与教学立意的关系 | 第26-28页 |
(二) 存在问题与成因分析 | 第28-30页 |
1. 应试教育压力 | 第28页 |
2. 课程改革落实难以到位 | 第28-29页 |
3. 教师专业发展困境 | 第29-30页 |
三、提升教学立意的途径——以“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单元教学为例 | 第30-36页 |
1. 研读课程标准 | 第30-31页 |
2. 解读高考试题 | 第31页 |
3. 参考学术研究 | 第31-32页 |
4. 把握学情水平 | 第32-33页 |
5. 落实教学反思 | 第33-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