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历史、地理论文--地理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地理教材内容衔接的策略研究

中文摘要第5-6页
英文摘要第6-7页
1 概述第8-13页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8-9页
        1.1.1 背景第8-9页
        1.1.2 意义第9页
    1.2 主要研究方法第9-10页
        1.2.1 文献法第9页
        1.2.2 问卷调查法第9页
        1.2.3 比较分析法第9页
        1.2.4 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第9-10页
    1.3 研究的目标第10页
    1.4 研究现状分析第10-12页
        1.4.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4.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1.5 技术路线第12-13页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研究第13-14页
    2.1 教学衔接的相关概念第13页
        2.1.1 衔接第13页
        2.1.2 教学衔接第13页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3-14页
        2.2.1 系统理论第13页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13页
        2.2.3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第13页
        2.2.4 最近发展区理论第13-14页
        2.2.5 关联主义教学理论第14页
        2.2.6 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第14页
3 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第14-15页
    3.1 学生情况统计和分析第14-15页
    3.2 教师情况统计和分析第15页
4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15-18页
    4.1 教育思想、教育制度的不衔接第15-16页
    4.2 教材内容的不衔接第16-18页
        4.2.1 教材版本的多样化第16页
        4.2.2 初高中课程基本理念的差异第16-17页
        4.2.3 初高中地理教材内容对比(以人教版为例)第17-18页
    4.3 缺乏相关学科知识第18页
5 初高中地理教材内容衔接的对策和措施第18-22页
    5.1 立足课标,研究学情,精心选取地理衔接内容第18-20页
        5.1.1 了解学情第18页
        5.1.2 解读课标,研究教材第18页
        5.1.3 初高中地理知识联系点的梳理和衔接实验第18-20页
    5.2 初高中地理学习方法和地理能力的衔接第20-21页
    5.3 加强教育管理制度上的衔接第21页
    5.4 整合初高中地理知识,构建利于学生记忆的知识网络第21-22页
6 结语第22-23页
参考文献第23-25页
附录第25-26页
后记第26-27页

论文共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当代大学生民族认同感现状及培育对策研究
下一篇:中小学去行政化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综合改革试验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