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7-11页 |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7页 |
·研究现状 | 第7-10页 |
·非语言交际研究的发展过程 | 第7-8页 |
·国内外语学界的非语言交际研究 | 第8-9页 |
·对外汉语教学界的非语言交际研究 | 第9-10页 |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第2章 关于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理论解读 | 第11-16页 |
·什么是非语言交际 | 第11-14页 |
·“非语言交际”的概念界定 | 第11页 |
·非语言交际与语言交际 | 第11-13页 |
·非语言交际的种类 | 第13-14页 |
·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非语言交际 | 第14-15页 |
·非语言交际与文化 | 第14-15页 |
·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 | 第15页 |
·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 | 第15-16页 |
第3章 关于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的调查设计与分析 | 第16-23页 |
·对于留学生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的调查 | 第16-21页 |
·调查的对象及方法 | 第16页 |
·调查问卷的设计(见附录1) | 第16页 |
·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结果说明与分析 | 第16-21页 |
·关于对外汉语教师的非语言交际认识的调查 | 第21-22页 |
·调查的对象与问卷设计 | 第21页 |
·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 第21-22页 |
·小结 | 第22-23页 |
第4章 对留学生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建议 | 第23-33页 |
·原因的分析 | 第23-26页 |
·非语言交际文化的差异 | 第23-24页 |
·非语言行为的潜意识性 | 第24页 |
·对外汉语教师自身的问题 | 第24-25页 |
·教育教学因素 | 第25-26页 |
·建议 | 第26-33页 |
·教学方面 | 第26-31页 |
·教师素质的培养 | 第31-32页 |
·教学大纲、教材方面 | 第32-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附录 | 第36-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等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