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8页 |
1.1 金葡菌的概述 | 第13-15页 |
1.1.1 金葡菌污染现状 | 第13-14页 |
1.1.2 金葡菌群感效应 | 第14-15页 |
1.2 铜绿菌的概述 | 第15-17页 |
1.2.1 铜绿菌的污染现状 | 第15页 |
1.2.2 铜绿菌群感效应 | 第15-17页 |
1.3 金葡菌与铜绿菌群体增殖 | 第17-22页 |
1.3.1 多微生物群体增殖概述 | 第17-18页 |
1.3.2 金葡菌与铜绿菌种间作用 | 第18-22页 |
1.4 金葡菌与铜绿菌混合生物被膜 | 第22-25页 |
1.4.1 生物被膜概述与食品安全 | 第22-24页 |
1.4.2 金葡菌与铜绿菌混合生物被膜 | 第24-25页 |
1.5 多微生物转录组分析 | 第25-26页 |
1.6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和内容 | 第26-28页 |
1.6.1 本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26-27页 |
1.6.2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第二章 金葡菌与铜绿菌相互作用 | 第28-48页 |
2.1 引言 | 第28页 |
2.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28-30页 |
2.2.1 实验菌株 | 第28页 |
2.2.2 实验试剂与材料 | 第28-29页 |
2.2.3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9页 |
2.2.4 培养基与常用溶液的配制 | 第29-30页 |
2.3 实验过程与方法 | 第30-33页 |
2.3.1 微孔板生物被膜总量的测定 | 第30-31页 |
2.3.2 金葡菌与铜绿菌群体中可培养数的测定 | 第31页 |
2.3.3 不同营养条件下金葡菌与铜绿菌群体增殖特性 | 第31页 |
2.3.4 铜绿菌代谢物对金葡菌生长影响 | 第31页 |
2.3.5 金葡菌小菌落突变株(SCV)形态观察 | 第31页 |
2.3.6 荧光显微镜观察 | 第31-32页 |
2.3.7 原子力显微镜(AFM)测定表面形貌 | 第32页 |
2.3.8 数据分析 | 第32-33页 |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3-47页 |
2.4.1 铜绿菌被膜形成能力分布 | 第33-35页 |
2.4.2 金葡菌与铜绿菌群体增殖特性 | 第35-39页 |
2.4.3 不同营养条件下金葡菌与铜绿菌群体增殖特性 | 第39-41页 |
2.4.4 铜绿菌代谢物对金葡菌生长影响 | 第41-43页 |
2.4.5 金葡菌小菌落突变株(SCV)形态观察 | 第43-45页 |
2.4.6 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菌活性 | 第45页 |
2.4.7 原子力显微镜测定菌体表面形貌 | 第45-47页 |
2.5 小结 | 第47-48页 |
第三章 金葡菌与铜绿菌混合生物被膜特性 | 第48-58页 |
3.1 引言 | 第48页 |
3.2 材料与设备 | 第48-49页 |
3.2.1 实验菌株 | 第48-49页 |
3.2.2 实验试剂与材料 | 第49页 |
3.2.3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49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49-50页 |
3.3.1 微孔板法测定混合生物被膜被膜总量 | 第49页 |
3.3.2 金葡菌与铜绿菌形成菌落生物被膜活性测定 | 第49-50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50-57页 |
3.4.1 微孔板法测定生物被膜总量 | 第50-52页 |
3.4.2 金葡菌与铜绿菌混合菌落被膜观察 | 第52-54页 |
3.4.3 金葡菌与铜绿菌混合菌落被膜活性分析 | 第54-55页 |
3.4.4 铜绿菌对金葡菌菌落被膜活性影响 | 第55-57页 |
3.5 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金葡菌与铜绿菌群体转录组分析 | 第58-82页 |
4.1 引言 | 第58页 |
4.2 材料与设备 | 第58-59页 |
4.2.1 实验菌株 | 第58页 |
4.2.2 实验试剂与材料 | 第58页 |
4.2.3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58-59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59-63页 |
4.3.1 培养时间的确定 | 第59页 |
4.3.2 RNA提取、质量检测 | 第59页 |
4.3.3 文库构建及RNA测序 | 第59-60页 |
4.3.4 测序评估与比对统计 | 第60-61页 |
4.3.5 转录组基因表达量统计 | 第61-62页 |
4.3.6 转录组差异分析 | 第62-63页 |
4.3.7 注释及功能预测 | 第63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63-80页 |
4.4.1 送样时间的确定 | 第63-65页 |
4.4.2 RNA-seq测序质量评估 | 第65-67页 |
4.4.3 基因表达结果统计 | 第67-68页 |
4.4.4 转录组样品关系概况 | 第68-70页 |
4.4.5 群体增殖中金葡菌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 第70-76页 |
4.4.6 群体增殖中铜绿菌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 第76-79页 |
4.4.7 铜绿菌与金葡菌群体增殖相互作用分子机制 | 第79-80页 |
4.5 小结 | 第80-8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2-85页 |
一、结论 | 第82-84页 |
二、主要创新点 | 第84页 |
三、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9页 |
附录 | 第99-10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3-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
附件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