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 第13-14页 |
1.1.1 研究的缘起 | 第13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4-19页 |
1.2.1 普通高校远程教育研究述评 | 第14-19页 |
1.3 研究的思路、方法与创新 | 第19-21页 |
1.3.1 研究的思路 | 第19-20页 |
1.3.2 研究的方法 | 第20页 |
1.3.3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1.4 基本概念释义 | 第21-23页 |
1.4.1“远程教育”概念的释义 | 第21页 |
1.4.2“普通高校远程教育”内涵的界定 | 第21-22页 |
1.4.3 普通高校远程教育改革发展内涵的界定 | 第22-23页 |
第2章 普通高校远程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背景 | 第23-29页 |
2.1 普通高校远程教育改革发展的社会诉求 | 第23-25页 |
2.1.1 终身学习理念的呼求 | 第23-24页 |
2.1.2 社会转型发展的要求 | 第24-25页 |
2.1.3 人民高涨的教育需求 | 第25页 |
2.2 普通高校远程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特征 | 第25-27页 |
2.2.1“以生为本”的理念 | 第25-26页 |
2.2.2“多维服务”的取向 | 第26-27页 |
2.2.3“多向发展”的路径 | 第27页 |
2.3 普通高校远程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展望 | 第27-29页 |
2.3.1 教育目标由单一性向全面性转变 | 第27-28页 |
2.3.2 办学模式由自主化向合作化转进 | 第28页 |
2.3.3 教育服务由无序性向规范性转化 | 第28-29页 |
第3章 普通高校远程教育改革发展的蕴涵要义 | 第29-35页 |
3.1 普通高校远程教育改革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29-31页 |
3.1.1 终身教育理论 | 第29-30页 |
3.1.2 教育公平理论 | 第30-31页 |
3.1.3 成人学习理论 | 第31页 |
3.2 普通高校远程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要素 | 第31-33页 |
3.2.1 国家政策要素 | 第31-32页 |
3.2.2 社会资源要素 | 第32页 |
3.2.3 师资力量要素 | 第32页 |
3.2.4 学生质量要素 | 第32-33页 |
3.3 普通高校远程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职能 | 第33-35页 |
3.3.1 服务社会发展 | 第33页 |
3.3.2 服务文化发展 | 第33-34页 |
3.3.3 服务学校发展 | 第34-35页 |
第4章 普通高校远程教育改革发展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 第35-45页 |
4.1 调研概况 | 第35-36页 |
4.1.1 调研对象的选取 | 第35-36页 |
4.2 普通高校远程教育改革发展的外部问题 | 第36-40页 |
4.2.1 社会认知的问题 | 第36-38页 |
4.2.2 国家的政策问题 | 第38-40页 |
4.3 普通高校远程教育改革发展的内部问题 | 第40-45页 |
4.3.1 学校办学体系的失衡 | 第40-41页 |
4.3.2 学校办学行为的偏离 | 第41-42页 |
4.3.3 教师队伍素质的差异 | 第42-43页 |
4.3.4 学员学习动机的趋利 | 第43-45页 |
第5章 普通高校远程教育改革发展的应对方略 | 第45-51页 |
5.1 普通高校远程教育改革发展的整体目标与主要原则 | 第45-46页 |
5.1.1 普通高校远程教育改革发展的整体目标 | 第45页 |
5.1.2 普通高校远程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原则 | 第45-46页 |
5.2 普通高校远程教育改革发展的具体策略 | 第46-51页 |
5.2.1 更新教育观念,转变社会对高校远程教育的价值认知 | 第46-47页 |
5.2.2 促进内外融合,完善高校远程教育的社会化办学体系 | 第47-48页 |
5.2.3 坚持服务特色,保障高校远程教育服务机制有序运行 | 第48页 |
5.2.4 加强资源管理,推动高校远程教育资源管理有益流动 | 第48-49页 |
5.2.5 强化质量服务,促使高校远程教育质量体系有效运转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1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