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目录 | 第5-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 第7-9页 |
1.1.1 注意力对教育的重要性 | 第7-8页 |
1.1.2 小学生注意力测评的重要性 | 第8页 |
1.1.3 采用计算机情境化测评的必要性 | 第8-9页 |
1.1.4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1 注意力的现有测评方式 | 第9-10页 |
1.2.2 小学生注意力测评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3 计算机情境化测评的相关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3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2章 注意的理论概述 | 第15-19页 |
2.1 注意概述 | 第15页 |
2.2 注意的心理机制 | 第15-16页 |
2.3 小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 | 第16页 |
2.4 注意力测评指标研究 | 第16-19页 |
第3章 体感技术 | 第19-25页 |
3.1 体感技术介绍 | 第19页 |
3.2 KINECT介绍 | 第19-23页 |
3.2.1 Kinect硬件构成 | 第20-21页 |
3.2.2 Kinect工作原理 | 第21-22页 |
3.2.3 Kinect相关应用 | 第22-23页 |
3.3 本研究引入KINECT的优势 | 第23-25页 |
第4章 基于体感的情境化测评项目的设计 | 第25-33页 |
4.1 交互设计 | 第25-27页 |
4.1.1 体感交互设计 | 第25-26页 |
4.1.2 儿童交互设计注意原则 | 第26页 |
4.1.3 本研究的交互方式设计 | 第26-27页 |
4.2 任务设计 | 第27-31页 |
4.2.1 稳定性测评项目 | 第27-28页 |
4.2.2 广度测评项目 | 第28-29页 |
4.2.3 分配性测评项目 | 第29页 |
4.2.4 转移测评项目 | 第29-31页 |
4.3 界面设计 | 第31-33页 |
4.3.1 界面引导和功能设置 | 第31-32页 |
4.3.2 布局设置 | 第32页 |
4.3.3 色彩搭配 | 第32-33页 |
第5章 基于体感的情境化测评项目的实现 | 第33-39页 |
5.1 场景实现 | 第33-34页 |
5.2 体感交互方式实现 | 第34-36页 |
5.2.1 AIR Kinect原生扩展包 | 第34页 |
5.2.2 Kinect for Windows SDK软件开发包 | 第34-35页 |
5.2.3 具体项目实现过程 | 第35-36页 |
5.3 测评平台的实现 | 第36-39页 |
5.3.1 用户需备的软硬件标准 | 第36-37页 |
5.3.2 系统模块设计与实现 | 第37-39页 |
第6章 实验研究 | 第39-48页 |
6.1 试测 | 第39-40页 |
6.2 项目分析 | 第40页 |
6.3 信效度分析 | 第40-44页 |
6.3.1 信度分析 | 第40-41页 |
6.3.2 效度分析 | 第41-44页 |
6.4 测评结果分析和说明 | 第44-48页 |
6.4.1 评价标准 | 第44-45页 |
6.4.2 对具体项目的分析 | 第45-48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8-50页 |
7.1 研究总结 | 第48页 |
7.2 不足和展望 | 第48-50页 |
附录 实验情况记录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