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儿童心理学论文

农村小学学前班儿童同伴交往特点和影响因素的研究--以重庆市某小学学前班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次第7-10页
1 绪论第10-27页
    1.1 选题缘由第10-12页
        1.1.1 同伴交往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10页
        1.1.2 我国儿童同伴交往问题突出,农村儿童同伴交往更加值得关注第10-11页
        1.1.3 农村学前班儿童同伴交往现状与特点缺少研究第11-12页
    1.2 研究目标第12页
        1.2.1 了解农村小学学前班儿童同伴交往的特点第12页
        1.2.2 探索影响农村小学学前班儿童各交往特点的因素第12页
        1.2.3 提出改善农村小学学前班儿童同伴交往的建议第12页
    1.3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3.1 理论意义第12页
        1.3.2 实践意义第12-13页
    1.4 文献综述第13-19页
        1.4.1 关于农村学前班的已有研究第13-14页
        1.4.2 关于儿童同伴交往的已有研究第14-16页
        1.4.3 关于影响同伴交往的因素的研究第16-18页
        1.4.4 关于同伴交往研究方法的综述第18-19页
    1.5 核心概念界定第19页
        1.5.1 农村第19页
        1.5.2 小学学前班第19页
        1.5.3 同伴交往第19页
    1.6 研究方法第19-27页
        1.6.1 究对象的选择第20-22页
        1.6.2 研究过程第22-23页
        1.6.3 资料的收集第23-25页
        1.6.4 资料的整理第25-27页
2 学前班儿童同伴交往的特点第27-48页
    2.1 班级同伴关系情况第27-28页
    2.2 同伴交往对象特点第28-32页
        2.2.1 女生交往对象中男女数量相当,男生同性交往较多第28-29页
        2.2.2 交往对象数量特点:男生“一对多”,女生“一对一”第29-30页
        2.2.3 交往对象范围广第30-32页
    2.3 同伴交往频率特点第32-33页
        2.3.1 人均交往时间短第32页
        2.3.2 无交往时间多,无所事事表现突出第32-33页
    2.4 同伴交往主题特点第33-39页
        2.4.1 交往以游戏为主第33-34页
        2.4.2 交往中儿童游戏的特点第34-39页
    2.5 同伴交往方式特点第39-42页
        2.5.1 以语言和动作结合的交往方式为主第40页
        2.5.2 男孩与女孩喜欢的交往方式差异明显第40-42页
    2.6 交往中介特点第42-43页
        2.6.1 交往中介丰富第42页
        2.6.2 交往中介的损耗性大第42-43页
    2.7 同伴交往行为性质特点第43-45页
        2.7.1 交往以积极行为为主第43页
        2.7.2 交往行为具有亲社会性第43-45页
    2.8 交往中的规则特点第45-47页
    2.9 小结第47-48页
3 影响农村儿童同伴各个交往特点的因素第48-56页
    3.1 影响儿童交往范围特点的因素第48-49页
        3.1.1. 小学粗放的管理第48页
        3.1.2. 宽松充足的时间第48页
        3.1.3. 农村人的社会关系第48-49页
    3.2 影响儿童交往频率特点的因素第49-51页
        3.2.1. 学校环境第49-50页
        3.2.2. 老师第50-51页
    3.3 影响儿童交往中的发展水平特点的因素第51-52页
        3.3.1. 老师的专业水平第51页
        3.3.2. 游戏材料第51-52页
    3.4 影响交往中介特点的因素第52页
        3.4.1 小学的管理第52页
        3.4.2 农村的环境第52页
    3.5 影响交往行为性质特点的因素第52-54页
        3.5.1 学校超市第52-53页
        3.5.2 社会课第53页
        3.5.3 小学生第53页
        3.5.4 交往明星第53-54页
        3.5.5 社会风气第54页
    3.6 影响儿童规则特点的因素第54-55页
        3.6.1 教师第55页
        3.6.2 家长第55页
    3.7 小结第55-56页
4 分析与建议第56-61页
    4.1 分析第56-57页
    4.2 建议第57-61页
        4.2.1 加强环境创设第57-58页
        4.2.2 注重游戏活动的开展第58页
        4.2.3 增加耐玩游戏材料的投放第58-59页
        4.2.4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第59-60页
        4.2.5 建立家校合作关系第60-61页
5 反思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致谢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Kinect体感交互的小学生注意力情境化测评方法研究
下一篇: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教育的风险与保护性因素分析--儿童视域里的隐忧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