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1.1 选题缘由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川剧进入中小学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1 文献研究法 | 第12页 |
1.3.2 人物访谈法 | 第12页 |
1.3.3 问卷调查法 | 第12页 |
1.3.4 统计分析法 | 第12页 |
1.3.5 比较分析法 | 第12-13页 |
1.4 川剧艺术的表演特征 | 第13-16页 |
1.4.1 川剧的行当与造型 | 第13-14页 |
1.4.2 川剧的唱腔与乐器 | 第14页 |
1.4.3 川剧特技 | 第14-16页 |
2 川剧进入四川地区小学音乐课堂的意义与社会学调查 | 第16-25页 |
2.1 川剧进入小学音乐课堂的意义 | 第16-17页 |
2.2 川剧进入四川地区小学音乐课堂的社会学调查 | 第17-25页 |
2.2.1 问卷调查 | 第17-22页 |
2.2.1.1 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 第17-18页 |
2.2.1.2 调查问卷数据统计 | 第18页 |
2.2.1.3 调查问卷分析 | 第18-22页 |
2.2.2 访谈调查 | 第22-25页 |
2.2.2.1 访谈调查的基本情况 | 第22-24页 |
2.2.2.2 访谈意见分析 | 第24-25页 |
3 川剧进入四川地区小学音乐课堂的展现形式——以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第四小学为对象 | 第25-34页 |
3.1 以特长活动课形式的参与 | 第25-27页 |
3.1.1 特长活动课的组织构建与训练模式 | 第25-26页 |
3.1.2 时间与经济保障 | 第26-27页 |
3.2 课堂教学实践 | 第27-34页 |
3.2.1 授课对象的选择及教学课程的分配 | 第27-28页 |
3.2.2 演唱的初级训练 | 第28-30页 |
3.2.3 川剧欣赏的兴趣性培养与渐进性提升 | 第30-32页 |
3.2.4 专业演员的引导和音乐教师的协同关系 | 第32-34页 |
4 对川剧进入巴州四小的思考及建议 | 第34-38页 |
4.1 川剧行业的自身发展对于川剧进校园有重要作用 | 第34页 |
4.2 系统构建基于川剧文化传承的小学校本课程 | 第34-35页 |
4.3 政府支持加学校保障推动川剧进校园顺利实施 | 第35-36页 |
4.4 师资缺乏制约了川剧进入小学音乐课堂 | 第36页 |
4.5 高校的音乐专业应该适当开设传统音乐课程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
附录一:川剧进入四川地区小学音乐课堂学生问卷 | 第41-43页 |
附录二:对于川剧进入四川地区小学音乐课堂家长问卷 | 第43-44页 |
附录三:调查问卷收录个例——学生问卷 | 第44-46页 |
附录四:调查问卷收录个例——家长问卷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