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选题缘由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1.3.1 西南官话分区研究 | 第10-12页 |
1.3.2 四川西南官话语音研究 | 第12-16页 |
1.4 本文材料的调查及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1.4.1 调查时间、调查点设定、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第16-17页 |
1.4.2 调查所用资料 | 第17页 |
1.4.3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4 本文所用符号说明 | 第17-19页 |
2 康定地理概况、建置沿革和人文概况 | 第19-22页 |
2.1 地理概况 | 第19页 |
2.2 建置沿革 | 第19-20页 |
2.3 人文概况 | 第20-22页 |
3 康定汉语方言音系 | 第22-62页 |
3.1 发音人1的语音系统 | 第22-28页 |
3.2 发音人2的语音系统 | 第28-34页 |
3.3 发音人3的语音系统 | 第34-40页 |
3.4 三类发音人语音系统差异比较 | 第40-49页 |
3.4.1 声调的比较 | 第40-41页 |
3.4.2 声母的比较 | 第41-46页 |
3.4.3 韵母的比较 | 第46-49页 |
3.5 康定汉语方言的声韵配合关系和同音字汇 | 第49-57页 |
3.6 康定汉语方言的音变规律 | 第57-62页 |
3.6.1 两字组的连读变调 | 第57-58页 |
3.6.2 轻重音 | 第58-60页 |
3.6.3 儿化 | 第60-62页 |
4 康定汉语方言的语音历史演变 | 第62-80页 |
4.1 声调的对照 | 第62-63页 |
4.2 声母的对照 | 第63-68页 |
4.2.1 声母的古今对照关系 | 第63-66页 |
4.2.2 声母的音韵特点及演变规律 | 第66-68页 |
4.3 韵母的对照 | 第68-80页 |
4.3.1 韵母的古今对照关系 | 第68-74页 |
4.3.2 韵母的音韵特点及演变规律 | 第74-80页 |
5 康定汉语方言与仁富片方言点、成渝片方言点的比较 | 第80-102页 |
5.1 声调的比较 | 第80页 |
5.2 声母的比较 | 第80-87页 |
5.3 韵母的比较 | 第87-100页 |
5.4 小结 | 第100-102页 |
6 结语 | 第102-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8页 |
附录 | 第108-117页 |
致谢 | 第117-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