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主五步”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一、绪论 | 第10-17页 |
| (一) 选题背景 | 第10-12页 |
| (二)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 (三) 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四) 研究的主要问题 | 第14-15页 |
| (五)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六) 论文预期成果及创新点 | 第15-17页 |
|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7-22页 |
| (一)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 第17-18页 |
| 1. 倡导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的变化 | 第17页 |
| 2. 倡导新的教学观 | 第17页 |
| 3. 倡导学习方式的变革 | 第17-18页 |
| 4.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 第18页 |
| (二) “三主五步”教学法相关理论 | 第18-22页 |
| 1. “三主五步”的内涵 | 第18-19页 |
| 2. “三主五步”的儿童观 | 第19页 |
| 3. “三主五步”的教师观 | 第19页 |
| 4. “三主五步”的教学观 | 第19-20页 |
| 5. “三主五步”的评价观 | 第20-21页 |
| 6. “三主五步”的发展观 | 第21页 |
| 7. “三主五步”的德育观 | 第21-22页 |
| 三、“三主五步”教学法的运用策略 | 第22-29页 |
| (一) 科学的设置前置作业 | 第22-23页 |
| (二) 合理的分组教学 | 第23-24页 |
| 1. 合理安排小组数量和小组人数 | 第23页 |
| 2. 合理组合小组成员 | 第23-24页 |
| 3. 合理分配小组成员任务 | 第24页 |
| 4. 适时进行组间人员调整 | 第24页 |
| (三) 小组汇报展示—全班交流 | 第24页 |
| (四) 课堂归纳总结 | 第24-25页 |
| (五) 巩固练习的设置 | 第25-27页 |
| (六) 地理课堂中的教师 | 第27-29页 |
| 四、“三主五步”教学案例 | 第29-35页 |
| (一) 桑植地区自然灾害案例 | 第29-32页 |
| 1.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 | 第29页 |
| 2.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 | 第29-30页 |
| 3. 教学设计理念 | 第30页 |
| 4. 前置作业 | 第30页 |
| 5. 教学流程设计 | 第30页 |
| 6. 学生课堂汇报汇总 | 第30-32页 |
| 7. 巩固训练 | 第32页 |
| (二)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 第32-35页 |
| 1. 定向自学 | 第33页 |
| 2.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 第33页 |
| 3. 归纳总结 | 第33-34页 |
| 4. 巩固提升 | 第34-35页 |
| 五、“三主五步”地理教学评价体系与改进建议 | 第35-42页 |
| (一) “三主五步”地理教学评价体系 | 第35-38页 |
| (二) “三主五步”教学教育实验 | 第38-40页 |
| (三) “三主五步”地理教学改进建议 | 第40-42页 |
| 结语 | 第42-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 附录 | 第48-50页 |
| 后记 | 第50-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