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一、选题的缘起和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一)选题的缘起 | 第9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二、问题研究现状分析 | 第10-16页 |
(一)关于批注式阅读教学理论研究 | 第10-12页 |
(二)有关批注式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 | 第12-14页 |
(三)有关新型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研究 | 第14-16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7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6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批注式阅读与批注式阅读教学概述 | 第17-25页 |
一、批注式阅读的界定和分类 | 第17-20页 |
(一)批注式阅读界定 | 第17-18页 |
(二)批注式阅读的分类 | 第18-20页 |
二、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概述 | 第20-25页 |
(一)批注式阅读教学界定 | 第20页 |
(二)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意义 | 第20-25页 |
第三章 高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现状调查 | 第25-41页 |
一、调查对象与内容 | 第25页 |
二、高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现状调查情况分析 | 第25-34页 |
(一)学生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 | 第25-30页 |
(二)教师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 | 第30-34页 |
三、高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中学生方面的问题及原因 | 第34-39页 |
(一)学生批注千篇一律 | 第34-35页 |
(二)学生批注过于浅显 | 第35-36页 |
(三)学生批注过于在乎细枝末节 | 第36页 |
(四)学生批注交流少 | 第36-37页 |
(五)学生批注水平参差不齐 | 第37-38页 |
(六)学生的质疑精神缺乏 | 第38-39页 |
四、高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中教师方面的问题及原因 | 第39-41页 |
(一)教师未规范批注方法 | 第39页 |
(二)教师缺乏规划性 | 第39-40页 |
(三)教师追求标准批注 | 第40页 |
(四)教师未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 | 第40-41页 |
第四章 高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质量提升的策略 | 第41-57页 |
一、教师应该加大对批注式阅读的指导 | 第41-44页 |
(一)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 第41页 |
(二)积极做好课前备课批注 | 第41-42页 |
(三)引导学生拓展批注的角度 | 第42-43页 |
(四)规范批注式阅读符号的使用 | 第43页 |
(五)重视批注式阅读的评价 | 第43-44页 |
二、教师要注重批注式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 | 第44-47页 |
(一)指导学生为批注式阅读教学储备知识 | 第44-45页 |
(二)培养在批注中质疑问难的意识 | 第45页 |
(三)重视教学过程中的交流合作 | 第45-46页 |
(四)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结合 | 第46页 |
(五)培养学生批注式阅读习惯 | 第46-47页 |
三、注重高效的批注式阅读教学实践 | 第47-51页 |
(一)分阶段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 | 第47-48页 |
(二)采用专题模式进行教学 | 第48-51页 |
四、依据教材系统的编排展开批注式阅读教学 | 第51-54页 |
(一)对课内批注篇目的处理 | 第51-52页 |
(二)对课外批注篇目的处理 | 第52-53页 |
(三)对教材助读系统的处理 | 第53-54页 |
五、强化网络批注式阅读教学 | 第54-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注释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附录 | 第61-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