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页 |
绪论 | 第11-15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11页 |
二、相关研究回顾 | 第11-12页 |
三、论文的基本框架与主要思路 | 第12-13页 |
四、论文研究对象的限定 | 第13-14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一章 20世纪前巴赫音乐的发展回顾 | 第15-21页 |
一、巴赫时代的巴赫音乐 | 第15-18页 |
二、巴赫音乐的“埋没” | 第18-20页 |
三、巴赫音乐的复兴 | 第20-21页 |
第二章 20世纪世界各流派作曲家对巴赫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 第21-29页 |
一、新古典主义:高喊“回到巴赫” | 第21-24页 |
1、布索尼对巴赫作品的改编 | 第21-22页 |
2、斯特拉文斯基的“新巴赫”作品 | 第22-23页 |
3、维拉-罗伯斯的《巴西的巴赫风格》 | 第23-24页 |
二、非新古典主义:巴赫成为竞相模仿的榜样 | 第24-29页 |
1、巴赫的崇拜者:表现主义—新维也纳乐派 | 第25页 |
2、巴托克、亨德米特在作品中对巴赫的“隐喻” | 第25-26页 |
3、20世纪新兴创作手法与音乐形式与巴赫音乐的结合 | 第26-29页 |
第三章 20世纪演奏家对巴赫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 第29-38页 |
一、“怪杰”——格伦·古尔德 | 第29-31页 |
二、“反本真先锋”——罗莎琳·杜蕾克 | 第31-32页 |
三、“福音宣传者”——阿尔伯特·史怀哲 | 第32-33页 |
四、失明的管风琴家——赫尔穆特·瓦尔哈 | 第33-34页 |
五、中国大键琴·钢琴独奏第一人——林秋孜 | 第34-36页 |
六、爵士巴赫——雅克·劳西儿 | 第36-38页 |
第四章 20世纪巴赫音乐的新形象 | 第38-41页 |
一、巴赫音乐被认为是“健康的” | 第38-39页 |
二、巴赫音乐的宗教形象被强化 | 第39-41页 |
第五章 20世纪与“巴赫”相关的音乐创作活动 | 第41-65页 |
一、对巴赫作品的改编 | 第41-54页 |
1、管风琴作品改编 | 第41-46页 |
2、弦乐器作品改编 | 第46-50页 |
3、其他作品改编 | 第50-54页 |
二、对巴赫音乐的引用与再创作 | 第54-59页 |
三、向信仰“回归” | 第59-65页 |
第六章 结论:20世纪传承与发展巴赫音乐的艺术价值 | 第65-68页 |
一、历史与现代对话的桥梁 | 第65-66页 |
二、向巴赫致敬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