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文献综述 | 第7-14页 |
第一章 德国教育中“关键能力” | 第14-18页 |
一、“关键能力”概念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 | 第14页 |
二、“关键能力”的概念 | 第14-16页 |
(一) 基础能力 | 第15页 |
(二) 职业拓展性要素 | 第15页 |
(三) 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 | 第15页 |
(四) 时代关联性要素 | 第15-16页 |
三、 “关键能力”概念的发展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德国教育关键能力的培养方式 | 第18-24页 |
一、德国基础教育的情况 | 第18-19页 |
(一) 幼儿教育 | 第18页 |
(二) 初等教育 | 第18-19页 |
(三) 中等教育 | 第19页 |
二、德国教育价值观 | 第19-20页 |
三、德国教育以能力培养为主的基本特征 | 第20页 |
(一) 以学生活动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 | 第20页 |
(二) 依据能力结构进行教学设计 | 第20页 |
(三) 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 第20页 |
四、德国培养关键能力的具体教学法——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 第20-22页 |
(一) 塞德(Seyd)归纳了为什么要进行“行动导向学习”的三个理由 | 第21页 |
(二) 凯瑟和绥腾福斯(Kaiser/S(o|¨)ltenfuβ)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归纳了行动导向教学方案的基本原则 | 第21页 |
(三) 行为导向型教学的实践模式 | 第21-22页 |
五、“关键能力”培养贯穿教学内容与环节的始终 | 第22页 |
六、“关键能力”的考察和评估形式多样化 | 第22-23页 |
七、注重教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 第23页 |
八、“关键能力”的培养积极谋求社会参与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关键能力培养同我国素质教育的相互促进的关系 | 第24-30页 |
一、我国教育现状 | 第24-25页 |
二、关键能力培养同我国传统教育及素质教育的比较与联系 | 第25-30页 |
第四章 德国关键能力的培养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启示 | 第30-40页 |
一、启示之一——必须转变教育观、人才观 | 第30-31页 |
二、启示之二——把素质要求的重点放在生活、生存能力上 | 第31-32页 |
三、启示之三——确立以人为本理念 | 第32-34页 |
(一) 确立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 第32页 |
(二) 要按照人的成长与发展规律办教育 | 第32-34页 |
四、启示之四——加强对学生关健能力的培养,扎实推进我国素质教育 | 第34-35页 |
(一) 加强对学生关健能力的培养,扎实推进我国素质教育是由21 世纪经济发展的特点所决定的 | 第34页 |
(二) 加强对学生关健能力的培养,扎实推进我国素质教育是由当代教 育的现状所决定的 | 第34-35页 |
(三) 扎实推进我国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工作的重点 | 第35页 |
五、启示之五——要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体系 | 第35-40页 |
(一) 国家与政府要重视能力的培养 | 第35-36页 |
(二) 促进教学活动社会化 | 第36-37页 |
(三) 在教学中采取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及行为导向型教学的实践模式 | 第37页 |
(四) 与时俱进,在课程中设立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相关内容 | 第37-38页 |
(五) 对在职教师资加强培养,确定能力新标准 | 第38页 |
(六) 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有合理的评价模式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