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大学生网络学习平台意向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7-10页
图表目录第10-11页
1 绪论第11-23页
    1.1 问题提出第11-12页
    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1 理论意义第12-13页
        1.2.2 实际意义第13页
    1.3 文献综述第13-21页
        1.3.1 技术接受模型综述第13-18页
        1.3.2 任务技术匹配模型综述第18-21页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21-23页
        1.4.1 研究内容第21-22页
        1.4.2 研究方法第22-23页
2 研究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23-29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23-24页
        2.1.1 网络学习第23-24页
        2.1.2 网络学习平台第24页
    2.2 理论基础第24-29页
        2.2.1 理性行为理论第25页
        2.2.2 技术接受模型第25-27页
        2.2.3 任务技术匹配理论第27-28页
        2.2.4 整合性的技术接受理论第28-29页
3 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第29-40页
    3.1 模型构建第29-31页
    3.2 变量定义与研究假设第31-40页
        3.2.1 技术特征第32页
        3.2.2 任务技术匹配第32-33页
        3.2.3 计算机自我效能第33-34页
        3.2.4 组织管理第34页
        3.2.5 沉浸体验第34-35页
        3.2.6 社会影响第35页
        3.2.7 感知有用性第35-36页
        3.2.8 感知易用性第36页
        3.2.9 行为意向第36页
        3.2.10 调节变量第36-40页
4 研究设计第40-46页
    4.1 问卷设计第40-45页
        4.1.1 问卷结构第41-42页
        4.1.2 问卷试测及修改第42-45页
    4.2 问卷的正式发放与回收第45页
    4.3 分析方法第45-46页
5 数据分析第46-60页
    5.1 描述性分析第46页
    5.2 信度分析第46-47页
    5.3 测量模型的检验第47-51页
        5.3.1 收敛效度第48-50页
        5.3.2 聚合效度和区别效度第50-51页
    5.4 结构方程全模型的检验与分析第51-53页
        5.4.1 模型拟合度分析第51-52页
        5.4.2 模型修正第52-53页
    5.5 假设检验结果分析第53-60页
        5.5.1 路径分析第53-55页
        5.5.2 多群组分析第55-60页
6 研究结论与建议第60-67页
    6.1 技术特征第60-61页
    6.2 任务技术匹配第61-62页
    6.3 计算机自我效能第62-63页
    6.4 组织管理第63页
    6.5 沉浸体验第63-64页
    6.6 社会影响第64-65页
    6.7 感知有用性第65页
    6.8 感知易用性第65-66页
    6.9 调节变量第66-67页
7 总结与展望第67-70页
    7.1 研究的贡献第67-68页
    7.2 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附录第74-77页
致谢第77-7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9-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幼儿园教师专业伦理观念与行为的现状研究--基于对浙江省部分市县幼儿园教师的调查
下一篇:学校信息化领导力理论构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