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播视域下斯皮瓦克“翻译的政治”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缘起 | 第10-12页 |
1.1.1 “翻译的政治”命题 | 第10页 |
1.1.2 斯皮瓦克的成就与影响 | 第10-12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2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传播 | 第16-28页 |
2.1 文化传播研究 | 第16-19页 |
2.1.1 文化传播的历史渊源 | 第16-17页 |
2.1.2 文化传播的要素构成 | 第17页 |
2.1.3 文化传播的特殊方式—翻译 | 第17-19页 |
2.2 文化帝国主义:全球化时代文化传播的新问题 | 第19-24页 |
2.2.1 文化帝国主义的概念 | 第19-22页 |
2.2.2 “他者形象”:文学与帝国主义的同谋 | 第22-24页 |
2.3 翻译与文化帝国主义 | 第24-28页 |
2.3.1 翻译与殖民事业的共谋 | 第24-25页 |
2.3.2 翻译的不均衡对流 | 第25-28页 |
3 斯皮瓦克翻译的文化抵抗实践 | 第28-40页 |
3.1 对解构的领悟 | 第28-32页 |
3.1.1 翻译《论文字学》 | 第28-29页 |
3.1.2 殖民话语的认知暴力 | 第29-32页 |
3.2 对第三世界文本的选择 | 第32-38页 |
3.2.1 多元化的文本解读 | 第32-36页 |
3.2.2 陌生化的直译策略 | 第36-38页 |
3.3 对边缘文化的传播 | 第38-40页 |
4 对传统艺术理论的颠覆 | 第40-46页 |
4.1 对传统概念的颠覆 | 第40-42页 |
4.1.1 对翻译概念的界定 | 第40-41页 |
4.1.2 对修辞内涵的界定 | 第41-42页 |
4.2 对传统权威的消解 | 第42-46页 |
4.2.1 对原作者权威的消解 | 第42-43页 |
4.2.2 对文本意义的解构 | 第43-46页 |
5 结语 | 第46-48页 |
5.1 研究总结 | 第46页 |
5.2 研究启示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4-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