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6页 |
0.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0.2 研究现状 | 第8-14页 |
0.2.1 语气副词的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0.2.2 语气副词“好歹”的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0.3 理论基础、方法及语料来源 | 第14-16页 |
第一章 语气副词“好歹”的语义与句法分析 | 第16-34页 |
1.1 语气副词“好歹”的形成与语义 | 第16-18页 |
1.2 “好歹1”的语义与句法表现 | 第18-21页 |
1.3 “好歹2”的语义与句法表现 | 第21-25页 |
1.3.1 “好歹2”的语义特点与句法特点 | 第21-23页 |
1.3.2 “好歹1”与“好歹2”的比较 | 第23-25页 |
1.4 “好歹3”的语义与句法表现 | 第25-27页 |
1.4.1 “好歹3”的语义特点与句法特点 | 第25-26页 |
1.4.2 “好歹3”与“好歹1”“好歹2”的比较 | 第26-27页 |
1.5 “好歹4”的语义与句法表现 | 第27-34页 |
1.5.1 “好歹4”的语义特点与句法特点 | 第27-30页 |
1.5.2 “好歹4”与“好歹1”“好歹2”“好歹3”的比较 | 第30-34页 |
第二章 语气副词“好歹”的语义演变 | 第34-42页 |
2.1 从“好歹1”到“好歹2”的演变 | 第34-35页 |
2.2 从“好歹1”到“好歹3”的演变 | 第35-37页 |
2.3 从“好歹1”到“好歹4”的演变 | 第37-40页 |
2.4 小结 | 第40-42页 |
第三章 语气副词“好歹”的表达功能 | 第42-47页 |
3.1 强调功能 | 第42-43页 |
3.2 缓和功能 | 第43-44页 |
3.3 指明预设功能 | 第44-45页 |
3.4 篇章衔接功能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