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3-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3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1.3.1 地理野外考察 | 第15页 |
1.3.2 乡土地理 | 第15页 |
1.3.3 教学案例 | 第15-16页 |
1.4 关于地理野外考察的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21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1.5.2.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2 高中自然地理野外考察活动分析 | 第21-27页 |
2.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的要求 | 第21-24页 |
2.2《地理 1》与《 选修Ⅰ-1 自然地理基础》的自然地理野外考察活动内容 | 第24-25页 |
2.2.1《地理 1》的自然地理野外考察活动 | 第24-25页 |
2.2.2《选修Ⅰ-1 自然地理基础》的自然地理野外考察活动 | 第25页 |
2.3《地理 1》与《 选修Ⅰ-1 自然地理基础》的自然地理野外考察活动目标 | 第25-27页 |
2.3.1 巩固自然地理知识内容 | 第25-26页 |
2.3.2 培养学生地理野外考察能力 | 第26页 |
2.3.3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 | 第26-27页 |
3 深圳市地区的自然地理考察资源 | 第27-39页 |
3.1 选择地理考察资源的原则 | 第27-28页 |
3.2 深圳市自然地理考察资源分布及概况 | 第28-33页 |
3.2.1 宝安区羊台山景观区 | 第28页 |
3.2.2 宝安区凤凰山景观区 | 第28-29页 |
3.2.3 宝安区阿婆髻景观区 | 第29页 |
3.2.4 南山内伶仃岛景观区 | 第29-30页 |
3.2.5 罗湖区梧桐山景观区 | 第30页 |
3.2.6 盐田区梅沙尖景观区 | 第30-31页 |
3.2.7 坪山新区马峦山景观区 | 第31页 |
3.2.8 坪山新区笔架山-排牙山景观区 | 第31-32页 |
3.2.9 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与海岸地质景观区 | 第32-33页 |
3.3 深圳市自然地理考察资源分类 | 第33-34页 |
3.4 深圳自然地理考察点资源与相应的考察要求和考察活动 | 第34-39页 |
4 深圳市高中自然地理野外考察的案例设计与应用 | 第39-71页 |
4.1 地理野外考察案例设计的理论基础 | 第39-40页 |
4.1.1 共同要素说 | 第39页 |
4.1.2 建构主义理论 | 第39页 |
4.1.3 多元智能理论 | 第39-40页 |
4.1.4 信息加工理论 | 第40页 |
4.2 地理野外考察案例设计的原则 | 第40-41页 |
4.2.1 典型性原则 | 第40-41页 |
4.2.2 科学性原则 | 第41页 |
4.2.3 教学性原则 | 第41页 |
4.2.4 可行性原则 | 第41页 |
4.3 自然地理野外考察方法 | 第41-43页 |
4.4 自然地理野外考察案例组成 | 第43-44页 |
4.5 深圳市自然地理野外考察案例设计 | 第44-67页 |
4.6 深圳市自然地理野外考察案例分析 | 第67-71页 |
4.6.1《选修Ⅱ-9 地理野外考察》对地理野外考察的学业要求 | 第67页 |
4.6.2 自然地理野外考察案例中体现的学业要求 | 第67-71页 |
5 高中自然地理野外考察实践教学策略 | 第71-77页 |
5.1 高中自然地理考察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 第71-72页 |
5.1.1 进行地理野外考察的中学过少 | 第71页 |
5.1.2 当地地理野外考察资源未能得到有效的开发 | 第71页 |
5.1.3 无制定地理野外考察的学习目标的依据 | 第71-72页 |
5.1.4 地理野外考察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讲授为主 | 第72页 |
5.1.5 无合适的地理野外考察评价方案 | 第72页 |
5.2 高中自然地理野外考察实践教学策略 | 第72-77页 |
5.2.1 加大地理野外考察实施的力度 | 第72-73页 |
5.2.2 积极开发当地乡土地理资源,建立地理野外考察实践基地 | 第73-74页 |
5.2.3《选修Ⅱ-9 地理野外考察》的具体要求来制定地理野外考察活动以及学习目标 | 第74页 |
5.2.4 形成以学生自主探究的考察活动机制以及制定以学生为主体的考察点活动与学习目标 | 第74-75页 |
5.2.5 积极评价学生在考察过程中和室内资料整理的表现以及考察成果质量 | 第75-77页 |
6 结论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