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其他化学工业论文--发酵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发酵工艺论文

茯苓液态发酵条件对菌丝体形态及主要代谢产物影响的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文献综述第9-16页
    1.1 茯苓的概述第9页
    1.2 茯苓液态发酵生产的概述第9页
    1.3 真菌发酵菌丝体形态的描述第9-10页
    1.4 菌丝体形态的表征方法第10页
    1.5 菌丝体形态的分析方法第10-11页
        1.5.1 直接观测法第10-11页
        1.5.2 计数表法第11页
        1.5.3 图象分析法第11页
        1.5.4 模式识别第11页
    1.6 丝状真菌发酵过程中形态的控制第11-13页
        1.6.1 遗传基因控制菌丝体形态第11-12页
        1.6.2 培养基组成对菌丝体形态的影响第12页
        1.6.3 培养条件对菌丝体形态的影响第12-13页
        1.6.4 微粒子控制菌丝体形态第13页
    1.7 菌丝体形态与代谢产物合成的关系第13-14页
    1.8 茯苓主要代谢产物的概述第14-16页
        1.8.1 茯苓多糖第15页
        1.8.2 茯苓三萜类化合物的概述第15-16页
2 引言第16-17页
    2.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6页
    2.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6-17页
        2.2.1 液态发酵条件对茯苓菌丝体形态及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第16页
        2.2.2 液态发酵条件对茯苓菌丝体形态及总三萜产量的影响第16页
        2.2.3 不同月份对菌丝体形态及主要代谢产物产量的影响第16-17页
3 材料与方法第17-21页
    3.1 材料第17页
        3.1.1 菌株第17页
        3.1.2 培养基第17页
    3.2 试剂与仪器第17-18页
        3.2.1 主要试剂第17页
        3.2.2 主要仪器第17-18页
    3.3 试验方法第18-20页
        3.3.1 发酵培养条件第18页
        3.3.2 样品的制备第18页
        3.3.3 菌体形态分析第18页
        3.3.4 胞外多糖含量的测定第18-19页
        3.3.5 胞内多糖含量的测定第19页
        3.3.6 胞内总三萜含量的测定第19页
        3.3.7 发酵条件对茯苓菌丝体形态及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第19页
        3.3.8 发酵条件茯苓菌丝体形态及胞内总三萜产量的影响第19-20页
        3.3.9 不同月份对茯苓菌丝体形态及代谢产物产量的影响第20页
    3.4 数据处理方法第20-21页
4 结果与分析第21-49页
    4.1 液态发酵条件对茯苓菌丝体形态及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第21-30页
        4.1.1 葡萄糖浓度对菌体形态及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第21-22页
        4.1.2 蛋白胨浓度对菌体形态及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第22-23页
        4.1.3 玉米粉浓度对菌体形态及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第23页
        4.1.4 MgSO_4浓度对菌体形态及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第23-24页
        4.1.5 KH_2PO_4浓度对菌体形态及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第24-25页
        4.1.6 VB_1浓度对菌体形态及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第25-26页
        4.1.7 装液量对菌体形态及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第26-27页
        4.1.8 接种量对菌体形态及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第27-28页
        4.1.9 pH对菌体形态及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第28页
        4.1.10 温度对菌体形态及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第28-29页
        4.1.11 转速对菌体形态及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第29-30页
    4.2 液态发酵条件对茯苓菌丝体形态及胞内总三萜产量的影响第30-39页
        4.2.1 葡萄糖浓度对菌体形态及胞内总三萜产量的影响第30-31页
        4.2.2 蛋白胨浓度对菌体形态及胞内总三萜产量的影响第31-32页
        4.2.3 玉米粉浓度对菌体形态及胞内总三萜得率的影响第32页
        4.2.4 KH_2PO_4浓度对菌体形态及胞内总三萜得率的影响第32-33页
        4.2.5 MgSO_4浓度对菌体形态及胞内总三萜得率的影响第33-34页
        4.2.6 VB_1浓度对菌体形态及胞内总三萜得率的影响第34-35页
        4.2.7 装液量对菌体形态及胞内总三萜产量的影响第35-36页
        4.2.8 接种量葡萄糖浓度对菌体形态及胞内总三萜产量的影响第36-37页
        4.2.9 初始pH对菌体形态及胞内总三萜产量的影响第37-38页
        4.2.10 温度对菌体形态及胞内总三萜得率的影响第38页
        4.2.11 转速对菌体形态及胞内总三萜得率的影响第38-39页
    4.3 不同月份对菌丝体形态及代谢产物的影响第39-49页
        4.3.1 2月份茯苓液态发酵菌丝体形态及代谢产物的量第39-41页
        4.3.2 5月份茯苓液态发酵菌丝体形态及代谢产物的量第41-43页
        4.3.3 8月份茯苓液态发酵菌丝体形态及代谢产物的量第43-45页
        4.3.4 11月份茯苓液态发酵菌丝体形态及代谢产物的量第45-47页
        4.3.5 不同月份茯苓液态发酵菌丝体胞内总三萜产量的比较第47-49页
5 讨论第49-50页
6 结论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9页
致谢第59-60页
个人简介第60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豆分离蛋白复合大豆膳食纤维凝胶形成机理的研究
下一篇:茶树中三个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CsGS)基因的克隆、功能验证及表达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