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选题缘由 | 第8-12页 |
1.1.1 提出背景——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 第8-9页 |
1.1.2 提出契机——选择文史结合的缘由 | 第9-12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中学历史跨学科教学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史学中文史结合的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2.3 历史教学中运用文史结合进行教学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4-16页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 研究的意义及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1.4.1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4.2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第2章 历史学的优良传统——文史结合 | 第18-30页 |
2.1 理论家谈文史结合 | 第18-22页 |
2.1.1 近代理论家论文史结合 | 第18-20页 |
2.1.2 现代史学家论文史结合 | 第20-22页 |
2.2 中国古代文史同源的探寻 | 第22-30页 |
2.2.1 历史与文学分离之前的文史同源 | 第22-26页 |
2.2.2 历史与文学分离后的文史结合 | 第26-30页 |
第3章 文史结合是历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 第30-43页 |
3.1 历史课程标准呼吁文史结合 | 第30-33页 |
3.1.1 前言部分体现文史结合 | 第30-31页 |
3.1.2 课程目标部分要求文史结合 | 第31-33页 |
3.2 文史结合在历史教材中的体现 | 第33-38页 |
3.2.1 文史不分家在历史教材目录、标题部分的体现 | 第33-35页 |
3.2.2 教材中史料的选取运用体现文史不分家 | 第35-36页 |
3.2.3 课后巩固部分中的文史不分家 | 第36-37页 |
3.2.4 历史教材的文史不分家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37-38页 |
3.3 历史学业评价系统要求文史结合 | 第38-43页 |
3.3.1 高考招生考试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 第38-39页 |
3.3.2 高考招生考试历史学科考试的题型分析 | 第39-40页 |
3.3.3 历史科高考命题内容分析(基于文史结合) | 第40-43页 |
第4章 文史结合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 第43-54页 |
4.1 教学设计呼唤文史结合 | 第43-45页 |
4.2 课堂教学需要文史结合 (案例分析) | 第45-54页 |
4.2.1 史料教学需要文史结合 | 第45-48页 |
4.2.2 神入教学需要文史结合 | 第48-51页 |
4.2.3 角色扮演教学法需要文史结合 | 第51-54页 |
第5章 文史结合的教育价值与值得深思的问题 | 第54-59页 |
5.1 文史结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育价值的实现 | 第54-57页 |
5.1.1 加强了学科联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 第54-55页 |
5.1.2 促进学生历史思维 | 第55-56页 |
5.1.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第56-57页 |
5.2 文史结合在教学中值得深思的问题 | 第57-58页 |
5.2.1 可能会出现教学重点的偏移 | 第57页 |
5.2.2 会占用教师过多的备课时间 | 第57-58页 |
5.3 文史结合运用的几点建议 | 第58-59页 |
5.3.1 教师要提高自身文史素养 | 第58页 |
5.3.2 加强教师间的相互合作 | 第58-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