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11页 |
1.1.1. 语序类型学视角中的关系从句 | 第8页 |
1.1.2. 关系从句的研究概况 | 第8-10页 |
1.1.3. 藏缅语关系从句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3 语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2章 藏缅语关系从句的语序类型 | 第14-24页 |
2.1 RelN型(前置型关系从句) | 第14-19页 |
2.2 NRel型(后置型关系从句) | 第19-20页 |
2.3 中心语内嵌关系从句 | 第20-22页 |
2.4 小结 | 第22-24页 |
第3章 藏缅语关系从句类型特征内部比较 | 第24-45页 |
3.1 藏缅语关系从句的指示成分 | 第24-30页 |
3.1.1 藏语支的指示成分 | 第24-25页 |
3.1.2 羌语支的指示成分 | 第25-26页 |
3.1.3 景颇语支的指示成分 | 第26-27页 |
3.1.4 彝语支的指示成分 | 第27-29页 |
3.1.5 缅语支的指示成分 | 第29页 |
3.1.6 小结 | 第29-30页 |
3.2 藏缅语关系从句标记类型及关系化策略 | 第30-45页 |
3.2.1 藏缅语关系从句与名物化结构 | 第32-33页 |
3.2.2 藏语支的关系化标记 | 第33-34页 |
3.2.3 藏语支的关系化策略 | 第34-35页 |
3.2.4 羌语支的关系化标记 | 第35-36页 |
3.2.5 羌语支的关系化策略 | 第36页 |
3.2.6 景颇语支的关系化标记 | 第36-38页 |
3.2.7 景颇语支的关系化策略 | 第38页 |
3.2.8 彝语支的关系化标记 | 第38-42页 |
3.2.9 彝语支的关系化策略 | 第42-43页 |
3.2.10 缅语支的关系化标记 | 第43页 |
3.2.11 缅语支的关系化策略 | 第43-44页 |
3.2.12 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藏缅语关系从句与汉语关系从句对比 | 第45-53页 |
4.1 汉语关系从句研究分析 | 第45-46页 |
4.2 汉语关系从句语序类型 | 第46-48页 |
4.2.1 前置型关系从句 | 第46-47页 |
4.2.2 后置型关系从句 | 第47-48页 |
4.3 汉藏语关系从句语序对比 | 第48-49页 |
4.4 汉语关系从句的关系化标记 | 第49页 |
4.5 汉藏语关系从句关系化标记对比 | 第49-50页 |
4.6 汉语关系从句的关系化手段和关系化策略 | 第50-51页 |
4.7 汉藏语关系从句的关系化手段和关系化策略对比 | 第51-52页 |
4.8 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结语 | 第53-55页 |
5.1 总结 | 第53-54页 |
5.2 不足与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