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教学法、教学工作论文

外国学生现代汉语“Q(的)N”构式习得研究--以南京大学中高级留学生为对象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3页
    1.1 选题缘由及意义第12-13页
    1.2 研究范围及对象第13页
    1.3 研究背景第13-23页
        1.3.1 构式语法理论第14-16页
        1.3.2 对构式部件"Q"的研究第16-23页
            1.3.2.1 "Q"的由来第16-18页
            1.3.2.2 "Q"与其他词类的关系第18-21页
            1.3.2.3 "Q"的内部分类第21-23页
第二章 "Q(的)N"构式的构式分析和句法功能第23-30页
    2.1 作为构式的"Q的N"第23-25页
        2.1.1 "Q(的)N"构式第23-24页
        2.1.2 "Q(的)N"构式的构式义第24-25页
    2.2 构式变项"Q"第25-26页
        2.2.1 构式变项"Q"的特征分析第25-26页
        2.2.2 "Q"在构式中的功能第26页
    2.3 构式的其他形式第26-29页
        2.3.1 "的"的隐现第27-28页
        2.3.2 "Q的"变式第28-29页
            2.3.2.1 "Q的"变式的特殊形式第28-29页
    2.4 "Q(的)N"构式的句法功能第29页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留学生"Q(的)N"构式调查问卷设计及数据统计第30-39页
    3.1 问卷构成第30-31页
    3.2 问卷数据统计第31-36页
        3.2.1 理解能力数据统计第31-33页
        3.2.2 输出能力数据统计第33-36页
    3.3 考察项目的数据整理第36-38页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Q(的)N"构式非预期答案类型及相关教学建议第39-58页
    4.1 "Q(的)N"构式及其变式的典型非预期答案第39-46页
    4.2 "Q(的)N"构式及其变式习得过程中的难度等级第46-54页
        4.2.1 对"Q(的)N"构式的理解难度等级及留学生理解能力的发展第46-48页
        4.2.2 输出方面的非预期答案类型及留学生输出能力的发展第48-54页
            4.2.2.1 结构性错误第48-50页
            4.2.2.2 "Q"的误/错用第50-52页
            4.2.2.3 构式集合内部转换第52-54页
    4.3 教学建议第54-58页
        4.3.1 注意构式的组合形式讲解第54-55页
        4.3.2 注意构式义和使用环境的讲解第55-56页
        4.3.3 有重点、分层次、交叉式教学第56-58页
结语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附录第64-66页
致谢第66-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带一路”网络空间治理:现状、挑战及对策
下一篇:安倍政府的东盟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