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面向高校传统文化移动学习的知识服务策略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4页
    1.1 研究背景第8-11页
        1.1.1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社会背景第8-9页
        1.1.2 传统文化教育非正式学习的实际局限第9-10页
        1.1.3 移动学习从信息服务到知识服务的转型述求第10-11页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第11页
        1.2.1 研究目标第11页
        1.2.2 研究内容第11页
    1.3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2-14页
        1.4.1 研究思路第12-13页
        1.4.2 研究方法第13-14页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第14-30页
    2.1 术语辨析第14-18页
        2.1.1 传统文化第14页
        2.1.2 移动学习与微型移动学习第14-17页
        2.1.3 知识服务与信息服务第17-18页
    2.2 文献综述第18-30页
        2.2.1 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现状第18-20页
        2.2.2 传统文化移动学习与知识服务研究现状第20页
        2.2.3 移动学习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设计策略综述第20-26页
        2.2.4 知识服务模式与路径研究综述第26-30页
第三章 高校传统文化移动学习的知识服务理论框架构建第30-49页
    3.1 活动理论支撑的移动学习活动系统框架构建第30-41页
        3.1.1 活动理论概述第30-34页
        3.1.2 学习活动分析的一般框架第34-36页
        3.1.3 MCSCL交互活动分析框架第36-37页
        3.1.4 移动学习活动系统理论框架构建与解释第37-41页
    3.2 中介作用的知识服务设计第41-49页
        3.2.1 知识元链接理论第41-42页
        3.2.2 知识元挖掘的技术框架第42-45页
        3.2.3 知识元挖掘对知识服务的技术支撑作用第45-46页
        3.2.4 知识服务策略设计第46页
        3.2.5 面向传统文化移动学习的知识服务理论框架解释第46-49页
第四章 面向高校传统文化移动学习的知识服务案例设计——以锡剧为例第49-66页
    4.1 学习者分析第49-50页
    4.2 知识第50-52页
    4.3 中介第52-60页
        4.3.1 移动技术及设备第52-53页
        4.3.2 学习资源第53-54页
        4.3.3 知识服务第54-60页
    4.4 学习控制第60-61页
    4.5 学习共同体第61-62页
    4.6 角色分工第62页
    4.7 移动学习动态发展性分析第62-66页
第五章 满意度调查与学习效率分析第66-80页
    5.1 满意度调查分析第66-70页
        5.1.1 调查思路第66页
        5.1.2 调查对象第66-67页
        5.1.3 调查工具第67-68页
        5.1.4 调查结果第68-70页
    5.2 学习效率准实验分析第70-80页
        5.2.1 实验思路第70-71页
        5.2.2 实验设计第71页
        5.2.3 实验对象第71页
        5.2.4 实验假设第71-72页
        5.2.5 实验工具第72页
        5.2.6 实验实施第72-77页
        5.2.7 结果与分析第77-80页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80-83页
    6.1 主要结论第80-82页
    6.2 不足与展望第82-83页
致谢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87页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7-88页
附录1:关于锡剧移动学习的知识测验第88-90页
附录2:关于锡剧移动学习的满意度问卷第90-91页
附录3:关于锡剧移动学习的自我效能感问卷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翻转课堂中教学微视频的设计研究
下一篇:高校创客教育知识共享平台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