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1“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呼吁 | 第9页 |
1.1.2 创客教育知识共享的迫切性 | 第9-10页 |
1.1.3 知识共享深度成为知识共享平台长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 第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4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5 研究界定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探讨 | 第15-21页 |
2.1 创客教育的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2.2 知识共享平台的应用现状 | 第16-18页 |
2.3 相关指导理论 | 第18-20页 |
2.3.1 社会网络理论 | 第18-19页 |
2.3.2 社会认知理论 | 第19-20页 |
2.3.3 知识管理理论 | 第2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高校创客教育知识共享模型 | 第21-31页 |
3.1 知识共享过程中的知识主体 | 第21页 |
3.2 知识内容与分类 | 第21-26页 |
3.2.1 创客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知识 | 第22-25页 |
3.2.2 知识分类整理 | 第25-26页 |
3.2.3 知识相关性 | 第26页 |
3.3 高校创客教育隐性知识共享 | 第26-28页 |
3.3.1 学习者隐性知识共享 | 第26-27页 |
3.3.2 创客空间内部隐性知识共享 | 第27-28页 |
3.4 高校创客教育知识共享模型 | 第28-30页 |
3.4.1 高校创客教育知识共享特点 | 第28页 |
3.4.2 高校创客教育知识共享组成要素 | 第28-3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高校创客教育知识共享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 第31-43页 |
4.1 高校创客教育知识共享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模型 | 第31-34页 |
4.1.1 影响因素分析 | 第31-32页 |
4.1.2 变量定义 | 第32-33页 |
4.1.3 研究假设及研究模型构建 | 第33-34页 |
4.2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第34-36页 |
4.2.1 调查目的 | 第34页 |
4.2.2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34-36页 |
4.3 调查结果分析 | 第36-42页 |
4.3.1 基本信息的调查结果 | 第36-37页 |
4.3.2 高校创客教育知识共享现状调查分析 | 第37-38页 |
4.3.3 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 第38-41页 |
4.3.4 相关性分析 | 第41-4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高校创客教育知识共享平台设计 | 第43-67页 |
5.1 平台分析 | 第43-47页 |
5.1.1 用户需求分析 | 第43-45页 |
5.1.2 系统设计原则 | 第45-46页 |
5.1.3 系统目标分析 | 第46页 |
5.1.4 系统角色定义 | 第46-47页 |
5.2 系统总体设计 | 第47-53页 |
5.2.1 系统结构设计 | 第47页 |
5.2.2 具体功能模块设计 | 第47-51页 |
5.2.3 数据库设计 | 第51-53页 |
5.3 系统原型开发 | 第53-58页 |
5.3.1 相关技术简介 | 第53-54页 |
5.3.2 主要功能 | 第54-56页 |
5.3.3 特色功能 | 第56-58页 |
5.4 高校创客教育知识共享平台资源建设 | 第58-64页 |
5.4.1 用户资源需求分析 | 第58-59页 |
5.4.2 平台资源类型及基本内容 | 第59页 |
5.4.3 平台信息资源的主要特点 | 第59-60页 |
5.4.4 平台信息资源建设 | 第60-62页 |
5.4.5 高校创客教育知识共享平台的激励机制构建 | 第62-64页 |
5.5 专家访谈及设计方案修正 | 第64-66页 |
5.5.1 专家访谈的目的与设计 | 第64-65页 |
5.5.2 专家访谈意见汇总 | 第65页 |
5.5.3 平台设计的修正 | 第65-6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70页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67-68页 |
6.1.1 构建高校创客教育知识共享模型 | 第67页 |
6.1.2 高校创客教育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 第67-68页 |
6.1.3 设计高校创客教育知识共享平台 | 第68页 |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附录: 作者在攻读江南大学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4-75页 |
附录A:调查问卷 | 第75-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