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9-11页 |
(一)社会时代背景 | 第9页 |
(二)国家政策 | 第9-10页 |
(三)新课程改革 | 第10页 |
(四)青少年学生发展 | 第10-11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3-14页 |
四、研究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一章 中学历史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意义和理论依据 | 第15-21页 |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 第15-16页 |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意义 | 第16-19页 |
(一)有利于我国中学阶段德育工作的开展 | 第16-17页 |
(二)有利于开发史学的现实价值 | 第17页 |
(三)有利于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作用 | 第17-18页 |
(四)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学历史教学的价值引领 | 第18-19页 |
三、中学历史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理论依据 | 第19-21页 |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19-20页 |
(二)教育性教学理论 | 第20-21页 |
第二章 中学历史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现状调查 | 第21-23页 |
一、调查问卷分析 | 第21页 |
二、存在问题分析 | 第21-23页 |
第三章 中学历史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 第23-49页 |
一、课堂教学途径 | 第23-42页 |
(一)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 | 第23页 |
(二)制定适当的教学目标 | 第23-26页 |
(三)合理开发教学内容 | 第26-34页 |
1.深度挖掘教材内容 | 第26-32页 |
2.适当补充课外内容 | 第32-34页 |
(四)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 第34-42页 |
1.讲述法 | 第34-36页 |
2.谈话法 | 第36-37页 |
3.情境教学法 | 第37-42页 |
二、课外活动途径 | 第42-46页 |
(一)研究性学习活动 | 第42-43页 |
(二)参观活动 | 第43-44页 |
(三)访问活动 | 第44-45页 |
(四)观影活动 | 第45-46页 |
三、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 第46-49页 |
(一)在评价功能上注重学生的发展性评价 | 第46-47页 |
(二)在评价方法上注重多种方法的结合 | 第47-48页 |
(三)在评价主体上注重内外部评价的结合 | 第48-49页 |
第四章 中学历史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应注意的问题 | 第49-51页 |
一、注意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 第49页 |
二、注意发挥历史的学科特色 | 第49-50页 |
三、注意与其它学科相互协作 | 第50页 |
四、注意遵循适度原则 | 第50-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注释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附录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