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绪论 | 第10-17页 |
一、选题的意义及研究价值 | 第10-11页 |
(一)基于历史学科特点 | 第10-11页 |
(二)基于新课改的要求 | 第11页 |
(三)基于中学生的认知水平 | 第11页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 第11-16页 |
(一)国外研究状况 | 第11-13页 |
(二)国内研究状况 | 第13-16页 |
三、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第一章 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一、生活化 | 第17页 |
二、生活化教学 | 第17-18页 |
三、历史生活化教学 | 第18-19页 |
第二章 中学历史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 第19-24页 |
一、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 第19页 |
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第19-22页 |
(一)塑造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 第19-20页 |
(二)激发潜能,促进智慧形成 | 第20-21页 |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做“自由的行动者” | 第21-22页 |
三、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挥 | 第22-24页 |
第三章 中学历史教学脱离生活的原因 | 第24-28页 |
一、历史课堂教学僵化,淡化了人的生命价值 | 第24-26页 |
(一)重理性认知,轻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 第24-25页 |
(二)重知识记忆,轻精神世界的构建 | 第25-26页 |
二、轻视历史课外教学,生活意义欠缺 | 第26-28页 |
第四章 历史生活化教学特性及策略 | 第28-47页 |
一、历史生活化教学的特性 | 第28-33页 |
(一)建构性 | 第28-31页 |
(二)体验性 | 第31-32页 |
(三)理解性 | 第32-33页 |
二、历史生活化教学的途径与策略 | 第33-47页 |
(一)历史生活化课堂教学的途径与策略 | 第33-42页 |
(二)历史生活化课外教学的途径与策略 | 第42-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注释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后记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