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 ·牛乳的成分及营养价值 | 第9页 |
| ·乳中金属元素对人体的作用 | 第9-11页 |
| ·原料乳的质量安全 | 第11页 |
| ·国内外研究情况 | 第11-12页 |
|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意义 | 第12-15页 |
| 第2章 生鲜乳中四种金属元素检测方法的对比研究 | 第15-31页 |
| ·F-AAS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 第15-26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15-17页 |
| ·样品前处理 | 第17-18页 |
| ·仪器设定工作参数 | 第18-20页 |
| ·标准曲线绘制 | 第20-21页 |
| ·样品测定 | 第21页 |
| ·测定结果 | 第21-26页 |
| ·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 | 第26-30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26-28页 |
| ·样品前处理 | 第28页 |
| ·仪器设定参数 | 第28页 |
| ·样品测定 | 第28-29页 |
| ·测定结果 | 第29-30页 |
| ·结论 | 第30-31页 |
| 第3章 实验研究部分 | 第31-34页 |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1页 |
| ·样品采集地点及时间 | 第31页 |
| ·原料乳供试奶牛品种与采样方案 | 第31页 |
| ·乳样的采集与贮藏 | 第31-32页 |
| ·不同贮藏时间对实验的影响 | 第32-33页 |
|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第33-34页 |
| ·不同地区秋、冬两季原料乳中Ca、Mg、Na、K离子含量的测定 | 第33页 |
| ·乳样前处理 | 第33页 |
| ·测定条件 | 第33页 |
| ·数据处理 | 第33-34页 |
| 第4章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4-49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34-47页 |
| ·各地区秋、冬两季农户鲜榨乳中Ca、Mg、Na、K的含量 | 第34-38页 |
| ·各地区内部样品乳之间的差异性显著分析 | 第38-43页 |
| ·不同地区秋季原料乳中Ca、Mg、Na、K含量的差异性分析 | 第43页 |
| ·不同地区冬季原料乳中Ca、Mg、Na、K含量的差异性分析 | 第43-44页 |
| ·哈尔滨地区秋、冬两季原料乳中Ca、Mg、Na、K含量的差异性分析 | 第44-45页 |
| ·大庆地区秋、冬两季原料乳中Ca、Mg、Na、K含量的差异性分析 | 第45-46页 |
| ·齐齐哈尔地区秋、冬两季原料乳中Ca、Mg、Na、K含量的差异性分析 | 第46页 |
| ·黑河地区秋、冬两季原料乳中Ca、Mg、Na、K含量的差异性分析 | 第46-47页 |
| ·影响乳中四中金属离子含量因素的讨论 | 第47-49页 |
| ·饲料中微量元素的影响 | 第47-48页 |
| ·不同地区水源中微量元素的影响 | 第48页 |
| ·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 第48-49页 |
| 第5章 结论、创新点及待解决的问题 | 第49-51页 |
| ·结论 | 第49页 |
|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 第49页 |
| ·有待解决的问题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5-57页 |
| 致谢 | 第57页 |